返回第 60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五枚右一味,以蜜二筋,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方解】以桂枝汤五合解之者,溶化也。令得一升,谓以乌头所煎之蜜五合,加桂枝汤五合溶化,令得一升也。不知,不效也;又不知,又不效也;其知者,已效也。如醉状,外寒方散。得吐者,内寒已伸,故为中病也。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按】尺中亦微而涩之“微”字,当按“伤寒论”作“大”字是。

    【注】宿食病,即今之伤食病也,谓食隔宿不化也。人病腹满而痛,何以别之为宿食也?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谓按且大、且涩、且有力也,关上尺中亦然。大涩有力为实而不利,故知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注】腹满而痛,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故当下之。

    【集注】李□日:滑者,水谷之气胜也,若滑而兼数,则实热已入胃府矣。故云:有宿食可下之。

    @@@下利不yù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初下利不yù食者是伤食,恶食不yù食也;久下利不yù食者,是伤脾不能食也。今初下利即不yù食,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无疑矣。

    【集注】沈明宗曰:此伤食而致下利也。骤伤宿食,停滞胃中,壅遏升降之机,不转肠中,水谷不分而下奔则利,宿食在胃,故不yù食。必当攻去宿食,利得止而yù食,故宜大承气汤。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注】胃有三脘,宿食在上脘者,隔间痛而吐,可吐不可下也;在中脘者,心中痛而吐,或痛不吐,可吐可下也;在下脘者,脐上痛而不吐,不可吐可下也。今食在上脘,故当以瓜蒂散吐之也。

    [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瓜蒂散方

    瓜蒂(熬黄)一分赤小豆(煮)一分右二味,杵为散,以香鼓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注】转索无常,紧脉之状也。若浮紧伤寒,沉紧冷痛,冷犯胃脘,谷气不行,故曰:有宿食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注】脉紧头痛,是外伤风寒病也,脉紧腹痛,是内伤宿食病也。

    【集注】李□曰:按此脉与证,似伤寒而非伤寒者,以身不疼、腰脊不强故也。然脉紧亦有辨浮而紧者,为伤寒;沉而紧者,为伤食。“甲乙经”曰:人迎紧甚伤于寒,气口紧甚伤于食,则寒与食又以左右手为辨已,是以知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卷二]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按】身运而重,当是“头运而身重”,冒而肿胀,当是“冒风而肿胀”,始与文义相合,此必传写之□可知。

    【注】肺主气,外合皮毛,肺中风邪,风伤气则津结不行,故口燥;风伤肺则气逆上壅,故喘咳。头运而身重者,气伤而力乏也;冒风而肿胀者,皮伤风水也。

    【集注】李□曰:肺主气,风邪中之,则气壅而津液不行,故口燥气逆而呼吸不利,故气喘也。

    @@@肺中寒,吐浊涕。

    【注】肺中寒邪,胸中之阳气不治,则津液聚而不行,故吐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