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上接——痛苦的回忆(第1/2页)  悲悯的头屯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翀虽考上了大学;因为是大专,又是外语;所以,他并不十分满意。他认为:大专好比是武警,没有海陆空三军那么气派。外语虽好,要弄明白,非有脱胎换骨的决心。为此,他决定来年重考。那一年,正是一九七九年,也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

    改革开放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于别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灵便快捷的办法来追上别人,于是我们打开了大门。为了缩短时间尽快赶上那些比我们强大的国家;于是,我们抄近路c走捷径,又开启了窗子。正如缪塞在《少年做的是什么梦》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但是理想的爱人,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好像前门是为大家开的,后窗是为小家设的。反过来说,该走前门的时候你就走前门,不该走前门的时候你就钻后窗。还可以这样说,后窗是为有本事的人设的,前门是为没本事的人开的。只要国强民富就是好样的,国强民富就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了这个硬道理,本市率先招进了日本的先进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备;引进了香港的资金和多渠道的销售通路。盘古开天,开天辟地,在本市有了第一家外商合资企业。就宛如动物园里逗引来了珍禽异兽,又宛如从天上吸引下了一块陨石砸平了郊外的那个乱石岗了。顿时人们惊疑了c沸腾了。电视c广播c各大报纸头条头版轮番报导c宣传。这件事成了大街小巷里成群c茶余饭后家人朋友的必聊话题。说什么的都有,越说越玄乎,越传越神奇。有人这样说:只要进了合资企业,各个有机会去日本c香港参观c学习;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还有人那样说:工作服的款式别致,选料讲究,做工精制;比我们喝茶的衣服都好。更有人说的神乎其神,说什么:给精巧的机器下个指令,轻轻地按下电钮,奇妙的机器这头的羊毛或羊绒在一顿饭的功夫就奇巧的从那头冒出了羊毛衫或羊绒衫。还说什么:那羊毛衫c羊绒衫像流云c像瀑布;粗坯人是不配穿的,也用不起它的娇身与刁顽,大部分出口国外。为此,又给这个合资企业增添了几分神秘c诱人的地方。因为有不少的人想进到这个合资公司,端这个洋饭碗,开洋机器,跟洋人在一起工作;所以有关部门的领导就有意把招工的条件提的很高,订的很严,条款也很苛刻。其中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必须是本年本市的高考的考生,高考的成绩最低不得低于高考录取分数线十分。仅凭这一条就让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望洋兴叹。虽然这样,符合条件的人还是很多,竞争依然非常激烈。面试c笔试c体检等等,层层把关,关关筛选,最后剩下的一百多人成了这次未漏网的幸运儿;成了有名声,招人羡慕的合资厂的工人。这当选的人,仿佛一夜之间有了身份,变了模样,让人刮目相看,给人一种趾高气扬的得意和卖弄。这得意不是来自那时进国营厂当工人,做主人翁的得意,而是一种在国外为洋人做护工的得意。这卖弄也不是获取了高考状元或手捧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的卖弄,而是有钱人家的仆人或大领导的随从对外界的卖弄。

    白翀把打算复读一年,明年继续考大学,读本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表示同意,并向他提起外商合资企业招工一事,并想让他去试一试,白翀便应了父母的话。他答应父母同意去应聘,除了他自小是个懂事c孝顺的孩子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就是当了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也同样可以考大学。大姐在医院里做护士,恢复高考的一九七七年就考上了医科大。二姐在纺织厂是一名挡车工,不也考上了夜大。三姐在商场里当营业员,几天前接到了财大的录取通知书。自己是个男儿身,难道还不如姐姐们吗?二是,三年前因为三姐下乡的事,白翀陪父母一起去找叔祖父求情。那是个星期天,一家三口起了个早,提着大包c小包,赶了几十公里的路程。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