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蒋介石王牌悍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里的著名悍将,深得中枢的倚重和宠信,只是他不惜献出忠心和生命捍卫的“党国”,最终却以很不光彩的形式,黯然退出了大陆的历史舞台,而他的誓死效忠,也随着失败者的历史,成了一段是是非非的尴尬记录乃至罪孽;他在父亲的晚年给家人带来光耀门庭的莫大荣耀,不久之后,这份荣耀又随着政权的更迭,变成了倒霉的yīn影,笼罩在大陆的家人头上多年挥之不去,还连累他的几个亲人先后送了xìng命(3)。  此时的张鸿恩当然不可能对四十多年后的祸福未卜先知,他只顾沉浸在得子的喜悦之中。  张家兄弟的下一代,孩子取名与字全都以“麟”字和“甫”字结尾,张鸿恩便顺着这个名号,给儿子取名钟麟(4),字灵甫。  这个张家的二儿子,就是本书的传主 - 张灵甫。  二  张灵甫的童年生活很少见诸文字的记载,有的话也仅是只言片语:“幼时嬉戏,多习战阵,自任指挥,授以坐卧进退之方,辄能中矩。朋辈中偶有龃龉,经片语折中,罔不立效。及入学,成绩冠同曹。”(5)  寥寥数语所浮现的一鳞半爪,仿佛是一张曝光不足的老照片,影影绰绰的画面,人物面目一片模糊,只有当他家人的片段回忆串联起这些吉光片羽,已经斑驳淡去的影像轮廓,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张灵甫的童年时代没有享受到多少的母爱,母亲靖秀英在他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撒手离开了人世,留下张灵甫和哥哥张秀甫小兄弟俩成了没娘的孩子。直到好多年之后,父亲张鸿恩才续娶了继母滕氏,继母过门之后,先后生下了两个孩子,张灵甫从此多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张翰麟和张阁麟,其中大弟弟张翰麟后来因肺病早逝,幼弟张阁麟比他小十多岁。所以他家成年的其实是兄弟三人。  在那个年代,一般农家的孩子不大会有什么时髦的玩具来陪伴童年,所谓“幼时嬉戏,多习战阵”,不外乎是小男孩们喜欢的官兵打强盗一类的游戏。幼儿们玩到兴起时,却不是“偶有龃龉”那么能自我节制,土石乱飞乃至老拳相向,都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这类儿戏的结局,通常也是鼻青脸肿大喜大悲。既然能够自任指挥,看起来张灵甫在游戏中时常扮演着一个一呼百应的孩子王的角色。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身高马大,话虽不多却说一不二,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摄人威势,令别的孩子不得不折服,真要干起架来,一般也吃不了亏,游戏的结果,大抵是他这一伙人大喜而令别的孩子眼泪鼻涕大放悲声。或许就是在这类以拳头说话的好战儿戏中,他的小小心灵已经沉浸在令行禁止、敢做敢为的快感之中,初次尝到了好勇斗狠的胜利喜悦。  可以想见,靖秀英去世之后,张鸿恩起初几年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还得照顾田里的庄稼,也实在腾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幼儿多加管教,只能让他们象野草一样在田野村头无法无天地自生自长。儿童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童年时代来自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往往会在他的xìng格养成上留下最初的烙印,但是对张灵甫来说,由于生母的早逝,母爱慈仪几乎是一种空白的情感,母亲对他的影响几乎善乏可陈。  小男孩没娘管教,老是野在外面打架胡闹也总不是个事情,好在这个时候张灵甫已经到了该认字读书的年纪,张鸿恩便让儿子开始接受启蒙教育,一来可以让他多识几个字,二来也可以每天关他几个时辰,让他把时间花在读书上,总好过放任在外闯祸。  村里的孩子们到了求学的年龄,大都就在村子的私塾里开蒙。那时乡村私塾的科目,无非是读些《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之类的启蒙读物,稍大一点的再背些《论语》、《孟子》等经书。一般农家的孩子认几个字粗通文墨之后,也就不再继续读书,开始跟着大人们下地干活,重复他们父辈的命运了。  张鸿恩的秀才哥哥本来就是兼教私塾的,张灵甫起先读书不用去外面上课,每天只跟着伯父学就行了,所以他最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