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1/4页)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对于异己,他先是对人又拉拢又收买,此计不成,即下dú手,置人于死地。他与邓演达的jiāo往即是如此,先是威逼利诱,不能使他畏服就动杀机,用刀子说话。蒋氏此一处人经,其实就是杀人经。

    第一部分 13.以硬对硬,杀之为快(1)

    王亚樵在上海帮会中很有名气,他所领导的"徽帮"实力雄厚,称霸一方,十几年来又主要活动在安徽、上海一带,且颇有影响,蒋介石原内定王为津浦铁路护路司令。但由于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完全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目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王亚樵心中非常不满。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政府的"奠都典礼"大会上,王亚樵不顾同仁劝告,大胆发表了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演说,冒言直谏南京政府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忘总理遗愿,停止屠杀,将北伐进行到底。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密令南京警察厅长温剑刚逮捕王亚樵。因王十分机警,有所准备,温剑刚的侦缉队反被王亚樵手下的人缴械,王从容离去。王先避难于陈铭枢处,后陈铭枢密送王亚樵到上海。蒋介石的生xìng多疑,使王与蒋决裂,势不两立,成为蒋的心腹大患。

    王亚樵回到上海,积极活动,结jiāo各反蒋势力,不论何派何系,只要反蒋就与之合作。1928年秋,安徽建设厅厅长张秋白在南京梅溪山庄宴请陈调元。王亚樵探悉此事后,派人前往暗杀,但陈不在场,张秋白被击毙。

    1930年,蒋介石为集中兵力"剿共"和对付西南反蒋派,需大量军费,因此,yù在全国试行"米照捐"。王亚樵令其弟王述樵联络部分上海大学生,组织"安徽旅沪学会",出面召开反"米照捐"大会,并邀请杨烈武、许世英等参加,推五路代表,分赴南京、庐山、安庆等地请愿。还组织米商罢市,米船停运,一时粮价高涨,民怨沸腾。蒋介石无奈,被迫撤销"米照捐"。蒋后来获悉这是王亚樵一手策动的,遂命令查封"安徽旅沪学会",密令戴笠监视王亚樵。王也有所察觉,致函戴笠说:"我对你没有说话,委员长礼贤下士,你就和颜悦色,委员长疾言厉色,你就嫉恶如仇……"戴笠曾以王为师,对王执礼甚恭,当年,王亚樵退居广东,将戴引进黄埔军校学习。此刻俩人断绝师生情谊,成为死对头。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战胜各派新军阀,踌躇满志,大有主宰九州"舍我其谁也"的架势,想登大总统的宝座。但蒋万没想到,他遇到了guó mín dǎng元老胡汉民的挑战。俩人展开约法之争,guó mín dǎng政潮再起。蒋以宴请议事为名,将胡汉民骗到guó mín dǎng总部,派兵押到汤山监禁起来。蒋的卑鄙行径,引起舆论界的公愤。胡的亲信古应芬、陈济棠,网罗各方反蒋人物,准备在广州独树一帜,对抗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在这明争暗斗、一片喧闹中,隐藏着又一场杀机。原来,孙科受到蒋介石、宋子文的排挤,也出走广州,他气愤异常,遂派其亲信马超俊面晤王亚樵;请杀蒋、宋,并给巨资以作各种布置暗杀费用。另外,胡汉民被释之后,复仇之心甚切,胡与王亚樵曾共事于孙中山手下,胡听说王在上海有一群亡命之徒,能杀人,便亲去见王,俩人虽多年没有往来,但都因反蒋心切,相见甚欢,晤谈之下,胡誉王为"江淮大侠",王亦感恩知己,愿为效力,设法谋刺蒋介石。

    王亚樵承诺孙、胡二人之后,先后在南京、庐山、上海等地设暗杀小组,寻机行动。1931年6月,蒋赴庐山指挥"剿共"内战,王得到消息后,即通知手下龚春蒲、肖佩伟、陈诚等化装成游客尾随上山,住在庐山新旅社,监视蒋的行动,伺机下手。一天,陈诚独自上山观赏风景,顺便摸摸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