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江区旧城改造指挥部设在一座保存相对好的古祠堂内。实际上,与其说是旧城改造,不如视为旧村改造更为贴切。
海都原本是一个县级市,归属海都地区,海都地区下辖一市海都市、四县,地区行署设在海都。改革开放后,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地级海都市,经过20多年发展,四县先后撤县设(县级)市。五年前,与海都城区基本一体的泉江市再改建制,并为海都的直属城区,海都因而形成四区三市格局。
整个泉江区基本上可以划为两大板块——东部临海经济区板块和西部原白水湖镇板块,东部板块以离海峡更近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台资,本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后,也陆续聚集在该经济区内;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板块,部分近lc区地带实现了完全融合,另一小部分较偏远地区,在上一轮城市化中,完成了“村改居”(行政村改设为居民委会员)和初始房屋确权。除了新搭建在逐年增多外,产业发展上,多年来变化不大,甚至还保有部分农作旱地。这就是正着手改造的大致范围,包括郭台、南坊、黄堂三个片区,原来是三个自然村,目前实际上也是城中村。
三个片区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性质相当复杂,有确权、未确权的房屋,新增违建性质房屋和棚架,简易合规、违规工业厂房,集体所有公共设施如办公楼、祠堂、简易商贸市场,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淡水养殖场;土地方面,有个人擅自在种养的、已征的国有土地,集体所有性质承包给家庭的土地,包括菜地、苗木地和小果园,还有私垦园地等。
四年前,宏大集团董事局主席参加台海经济协作区域高峰论坛时,与海都市签订意向协议,投资百亿开发泉江西部板块,首期投资不低于20亿元。其时,宏大的初衷是,“老家”有人脉根基变数,计划在南方发展一个新宏大。因此,在这个旧改项目上,拟建设南方办公总部大楼、海都总部经济区、五星级酒店、湖上游乐园、宏大实训学院,以及与台资、技术合作,引进大陆短板产业——半导体工业,按花园式都市园区标准,建设亚洲最大的半导体产业园。此外,还有配套的住宅开发、商业开发等。
海都市对此十分重视,下达红头文件确定了开发方针:一次性拆迁,统一征收,统一规划,整体开发。要求按“高,高规划,高品味”的原则,打造引领台海经济区的现代化xc区。
泉江区更是寄予厚望,如果得以实现,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泉江单项招商引资中最大的一笔,因而责成一位副区长专职负责,城区政府各局委办抽调副局以上干部,并令街办主任、居委会书记亲自挂帅,与海都宏大联合组成旧改指挥部,联合办公,共同作业。
指挥部成立三年多来,举步维艰。最基础的,先是房屋属性确认,三个片区中,村改居后,仅做了一批次房屋确权,后来自建的有少数业主主动办理了登记外,其余大多数没有登记。这些没有登记的房屋还分两种情况:一是符合条件的,二是不符合条件的。符合条件的按合法房产归入一类历史遗留问题类,与合法房产同权补偿。不符合条件的归入二类历史遗留问题类,设置补偿标准,但遭到二类业主集体反对。第三类是航拍后自建的,按违建补偿,业主也不同意。第四类是合法房屋上加盖加建的,按略低于违建的标准补偿。另外,补偿系数谈不拢,业主索要太高。再者,违建年年在增加。尽管城区政府组建了稽查队日夜巡逻,但组成成员多是原来附近村庄的农民、现在的居民,或多或少是熟人、亲戚、朋友关系,还有相互同情、包庇的因素——曾经都是农民,因而,巡逻归巡逻,做做样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三年下来,违建以每年20万平方米的速度和数量在增加。
按现行地面附着物的数量和业主要价,开发成本太高,几乎不可能赢利。再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