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苏定河的转变(第1/2页)  大国崛起164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定河原本是苏州城,最大的粮食贩卖商,当初知府同知吴浩,带兵强行请他去知府衙门,并要求苏定河加入官办企业之时,苏定河心里那是一百个不愿意,觉得李鸿飞是想谋取他的家业。

    直到后来,苏定河从衙门内,一名与他关系较好的官员处得知,这李梦回手上不仅有尚方宝剑,更有圣上口谕,连新开商业部的承诺,也属于事实。

    这时的苏定河终于明白,李鸿飞没有诓骗他们,加上周福仁,曹宏等商界巨贾,都带头加入了官办企业,苏定河不管是自愿也好,担心李鸿飞事后报复也罢,最终还是同意了加入官办企业。

    因为其它行业主要是走量,东西卖的越多,赚的钱财也就越多,所以这些商户,自从加入官办企业,有了官府的订单后,一个个都赚了不少钱。

    可苏定河除了弄到个,从八品芝麻官外,什么好处没捞着,反而一直在亏钱。

    粮食与其他物资不同,尤其是这饥荒之年,粮食就算翻个几倍,也根本不愁买卖。

    但却因为属于官办企业,结果李鸿飞一份订单下来,苏定河家的粮食,变成了军需供给,价格降到极低不说,库存的粮食也是一天天急剧减少。

    看着其他几家粮行,赚得盆满钵满,听着同行每每含沙射影的嘲讽,苏定河一度想要放弃苏州的基业,去别的地方发展,心中对李鸿飞的恨意,更是与日俱增,就连当初那些文人士子造谣,其中也有苏定河的篡撵。

    然而就在三个月前,苏定河的怨气彻底消散,甚至恨不得将李鸿飞,当成再生父母。

    短短几个月时间,苏定河有如此大的转变,完全是因为一碗方便面

    方便面也算粮食,甚至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一度被商业部的那些官员,定为了行军口粮,若不是为了抵挡外省商人的联合抵制,李鸿飞也舍不得这么早投入到民间市场。

    如今方便面因为出口,短短几个月,便帮苏定河赚了大量现银,比之前售卖大米所得,更是翻了好几番。

    这还不算完,因为苏定河的食品厂,即将准备上马各种罐头了,不难想象,罐头的便捷,以及耐储存特性,将会成为出海人员,最受追捧的食品,同样也会成为,苏定河手上的,另一个赚钱利器。

    为了迎合李鸿飞,为了以后赚取更多钱财,苏定河最近更是学着,做一名真正的朝廷命官,开始学着关心起国家大事来。

    “老苏这话说得,好像我们没有关心天下大事似的,李大人之前也说过了,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就像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我们商人做生意,除了赚钱,更多的是在给朝廷赚取军费,打仗的事情我们不在行,但给朝廷筹措军费,抵御外辱,同样算得上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与其向那些文人士子,整日大放厥词,毫无作为,倒不如来点实际的,我曹宏将拿出火柴厂三个月利润,给咱们苏州新军,添置五千支燧发枪。”

    在场的都是人精,拍马屁的同时,打压对手这一套,早已炉火纯青,曹宏先是数落了苏定河一番,随后更是用实际行动表态。

    商人关心国家大事,最实际的办法,就是慷慨解囊,为朝廷扩军筹措银子,苏定河先前的意思就是如此。

    只是他为了拍李鸿飞马屁,结果弄巧成拙,被曹宏抢占了先机。

    火柴厂三个月的利润,除掉给李鸿飞与宋应星的分红,剩余大概能有两万两白银,而一杆燧发枪成本,大约三两五钱左右,周福仁卖给戚红英的燧发枪,为五两银子一杆,卖给苏州新军,却只收四两。

    两万两白银,刚好能添置五千支燧发枪。

    作为商人,别的不多,就是钱多,前线的战事,他们无法插手,但可以用实际行动,支持前线的军队。

    更何况如今整个江南都知道,李鸿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