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扑朔迷离的局势(第1/2页)  大国崛起164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鸿飞这边在修桥铺路埋头发展。

    朱由检最近也没闲着,得到了大量商税,还有即将到手的农耕税后,国库总算是充盈起来,如今正在安抚各地将领,扩充军队,大有趁机北伐的趋势。

    朱由检想要趁机北伐,并不是无的放矢。

    因为崇祯皇帝未死的消息,已于六月中旬传遍整个北方,各地受满清压迫,起义抗清的义士,瞬间便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如雨后春竹般冒了出来,令满清军队烦不胜烦。

    这在朱由检看来,正是趁机北上,联合各地义士,收复失地的绝好机会。

    然而李鸿飞得知这一情况后,却上书朱由检,坚决不同意现在北伐。

    开什么玩笑,如今北方虽然乱成了一锅粥,但是别看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几方势力打的不亦乐乎,可这几方势力都跟明朝有仇啊!

    一旦起兵北伐,这些之前还打生打死的势力,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明朝军队,即使联合各地义士,也很难取得成功,一个不小心,南明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军队,估计又得拼光。

    满清之所以没有急着南下,那是因为缺乏水师,不敢贸然渡江。

    而且最近东厂以及锦衣卫,在北方的情报站,都传来消息,满清真正大力修建战船,这摆明了是要为渡江做准备啊!

    如今的情况,满清不来打你,你就该偷笑了,还主动跑过去送,不是自毁长城么?

    所以李鸿飞的意见便是,坐山观虎斗,至少在李自成完蛋之前,南明还是以低调为主,埋头发展才是硬道理。

    至于那些抗清义士,若是愿意南下,正好可以收入军中,扩充朝廷军队,若是不愿意南下,留在北方拖住满清,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南明选择低调隐忍,埋头发展,而北方的李自成日子就不好过了,自从退出京师,便被吴三桂一路追杀,好不容易于七月,渡黄河逃回西安,结果还没来得及歇口气,这吴三桂又跟疯狗一样撵了过来。

    吴三桂如今的处境很尴尬,之前为了拉拢人心,将所有罪责归咎到李自成身上,打着为先帝报仇的借口,进军中原,就连与满清的关系,他也只是说借兵,并未言明投降。

    本想利用汉人的优势,笼络当地士族,最好能打下一片疆土,与满清划地而治,可这想法刚刚冒头,朱由检没死的消息便传到了北方

    吴三桂心中五味陈杂,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南下投靠大明,多尔衮不会放过他,崇祯更加不会放过他,袁崇焕怎么死的,吴三桂岂能不知?

    进退两难的吴三桂,只能将气撒在李自成身上,率领关宁铁骑,打着剿匪旗号,在西北地区,对李自成的部队穷追猛打。

    反正如今局势不明,不适合继续留在中原,倒不如让出中原大地,坐看满清与南明互掐才好。

    吴三桂的想法很好,加之他并未公开投降满清,及时从中原抽身,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满清的多尔衮,又岂会轻易让吴三桂抽身?

    如今的局势虽然错综复杂,但多尔衮早就看清了本质,确切来说,是满清著名谋臣范文程。

    范文程道出了如今的局势,他认为应该对农民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而对南明政权则是“先礼后兵”。

    之所以急着消灭李自成,是因为一来,李自成属于一个变数,一群农民军,能推倒大明几百年基业,足见这些人的厉害之处,在与南明正式开战之前,李自成这个障碍必须清除干净。

    二来,可以借此,正式逼迫吴三桂降清。

    之前吴三桂能游走于各大势力之中,是因为吴三桂打着,替明朝先帝报仇的名义,自认为有南明做靠山,并不卖多尔衮面子。

    当时多尔衮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