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3 章(第1/4页)  股票操作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人想去提高,原因是几乎全都是公股,资本额提高与否,对分配盈利方面没有影响,那个时候台湾的环境还是比较封闭,没有人去管这种事情。但是从三商银的资本结构与其收受的存放款业务相比,实在太不像话。30亿资本额的银行,存放款业务达数百亿元,这像小孩玩大车,稍有闪失,银行资本额很容易赔光的。当时已经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必须提高资本额来解决此问题,同时也为三商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较好的信誉。记得那时三商银的资本额为彰银30亿,一银36.64亿,华银30.24亿。当时这三家商银曾经因有巨额兑换损失,引起各方之关切,股价也为之下挫,使原本有参与三商银的市场做手,纷纷将持股出脱。事实上,三商银的兑换损失的确很大,计一银32亿1千7百余万元,彰银31亿2千6百余万元,华银25亿5千1百万元。这些兑换亏损,等于各该银行的资本额,此事体之大,如发生在今天,则情况必然严重。但当时的社会及政治情况,毫无关系,但是问题的确不少,必须设法解决,否则影响国内外视听。

    找潜力股也要有“时、命、运”,正在此时,笔者看到了这些分析文章,福至心灵,笔者仔细研究后,认为大有文章可做,理由为:(A)依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财务亏损超过资本额三分之一,就必须从宣布破产、办理增资、资产重估等三个途经来弥补。而三商银公积金极多,且均握有巨额一流上市公司股票,美妙的是也很少重估,帐面上的价值,远小于实际的价值。(B)虽然兑换亏损很大,但是三商银全年度盈余很高,影响不大。(C)今后营业前景好转,不会再兑换损失,且房地产景气已好转,银行拥有的逾期放款抵押品,较易脱手,呆帐回收顺利。笔者深信三商银最迟也会在两年内开始办理增资,并且视情况的需要,逐年办理,以使该行的资本额能充分反映出其规模与实质内涵。果不然,往后三商银不断增资,执笔时,一银资本额已达新台币182亿2千4百余万元,彰银资本额新台币164亿4千3百余万元,华银资本额达新台币213亿3千7百余万元,分别为1987年时的5.5倍、5.481倍、7倍。推荐三商银为潜力股的文章,刊登在1987年7月5日出版的第415期《证券行情杂志》内,包括笔者的一周股市专栏及一篇3千多字的特别报导。杂志出版的那一周,这三家商银股票下跌均超过10元,跌幅均超过10写,周六最后一天收盘价,几乎是一周内最低价(据说某做手因报上消息不好而大卖),那周股市大跌98.9点。但笔者推荐三商银为潜力股后,三商银各涨15元以上,一周的股价指数回升218.51点。从此之后三商银股价如坐直升机,扶遥直上,最高曾逾1200元。

    这几年笔者居国外时间较多,杂志也因出国而停办,但仍有不少朋友经常问笔者对股市的看法。有一个问题是不少朋友都问过的,即“请问张社长,你曾推介很多潜力股,那支潜力股你最满意?”我毫不考虑回答:“三商银”。因为笔者推介该股,是在该股最低迷的时候,但经推介后,三商银成为台湾股市的龙头股、指标股。以笔者20多年的观察,还没有人超过这个纪录,推介时是最低价,股价上涨到最高时,幅度高达16倍。上面的例子中可以了解,从资讯中寻找潜力股的重要xìng。千万不能为了省钱,而不肯订购刊物,否则就会因小失大了。

    ②愈冷门愈会bào“冷门”:所谓冷门,就是很少有人去理会每日成jiāo量极少,流通在外筹码不多。如在1980年以前的三商银、台湾凤梨、台湾火柴等股票,经常几天都没有成jiāo。表面上股价好像很贵,一般股友玩不起。或者是业绩一向无特别之处,流通筹码也少,公司经营者非常保守,从不做宣传,这些“姥姥不疼,妈妈不爱”的股票,犹如一大块原始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