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种的鬼故事。
寂寞之心,人鬼皆有,这样的鬼,当真风雅,这样的人,当真豁达,而这样的故事,也只有出现在古人的志怪里了。
第五章 源远流长的南朝《幽明录》(刘义庆)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少尝昼寝,梦人身长丈余,自称黄帝,伶人骸骨在公舍东三里林中,为人发露,乞为葬埋,当厚相报。康至其处,果有白骨,胫长三尺,遂收葬之。其夜复梦长人来,授以广陵散曲。及觉,抚琴而作,其声正妙,都不遗忘。高贵乡公时康为中散大夫,后为钟会所谗,司马文王诛之。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高大冷峻,集美貌与智慧为一体的国民文学偶像。黄帝,上古华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的始祖。
历史上许多美妙的艺术作品,灵感都来源于梦境,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美妙得如同神来之笔,因此就有了黄帝显灵的传说。不幸的是,这么棒的曲子却没有传承下去,嵇康三十九岁被钟会小人谗言陷害,冤死在了司马文王的刀下。临刑前,他的哥哥为他递上了琴,嵇康坐在刑台上,当着上千粉丝的面,最后一次弹奏了《广陵散》,他并没有教给任何人,就让这首曲子成为了绝唱。
然而,嵇康的故事在南朝的《幽明录》里得到了另一个延续:会稽贺思令善弹琴,尝夜在月中坐,临风抚奏。忽有一人,形器甚伟,着械,有惨色。至其中庭称善,便与共语。自云是嵇中散,谓贺云:“卿下手极快,但于古法未合。”因授以《广陵散》。贺因得之,于今不绝。
和黄帝显灵如出一辙,会稽一位擅长弹琴的官人,在月夜中独自临风抚琴,却遇到了嵇康,《广陵散》再度以超自然的方式得到了传承。
在道教中,梦中得到仙师传授功夫的故事也很多,毕竟古人认为,梦是沟通另一个世界的桥梁。如果先人有那么容易入梦来,灵媒有那么容易招魂,那许多美好人物的逝去也不会显得那么令人扼腕了,巴赫能继续创作,李白也能接着写诗……所以呢,梦,只不过是梦而已,真正在梦境中的导师,依旧是来自自己灵魂深处的力量啊!
在某个夜里,你也可以独坐月下,聆听管平湖大师弹奏的《广陵散》,酌一杯嵇康酒,细细品味古人的这番心境。
此书是南朝宋宗室刘义庆从门客手中搜集题材所创作出来的小说集,有三十卷,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同是南朝志怪,比起《异苑》,《幽明录》就显得细腻许多,在六朝志怪里篇幅算是较长的,甚至有些长达千字,可以看作是小说艺术的前身。唐宋小说、元明清的戏曲,很多都是从六朝志怪中酝酿、起步,从而令书中许多优美的题材得以代代延续,家喻户晓。比如著名元曲《牡丹亭》就取材自《幽明录》的“做梦捡一老婆,挖棺材富家美小姐死而复生”的生死姻缘,而“刘晨阮肇游天台山遇仙女盛情倒贴”和“石氏女梦中离魂会男神”的故事都被后世不断扩写,在唐为小说,在元为戏曲。“汤生柏枕一梦直接玩了一遍模拟人生”更称得上是“梦境题材”的鼻祖。这些广为人知的文章暂且放一边,让我们来发掘一下本书中那些相对简洁、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吧!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一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神爽,殊绝常鹰。故为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耶?”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凝翔,鲜白不辨其形,鹰便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堕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历史上,凡是能带上个“文”字的,都不是等闲之辈。《楚史》说,这是一位“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