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2/4页)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是还有嘛。”女子微微一笑,缓缓答道,然而这一笑,几乎令商人魂飞魄散。

    她究竟是怎么知道那儿还有货物的?

    船上还有些ròu脯,女子拿来给那四个手下吃了。

    再一看,那四个鬼一般的人,都长着一副鸟爪一般的手!

    然后,这些人拿着剩下的货品离去。风浪渐平,船又能稳稳行驶了。

    这几个神秘人,是海神?海妖?还是乔装打扮的海盗?

    茫茫大海,对无知的人类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xìng。

    这个故事是朱廷禹亲口说的,然后,他又说了另一则奇闻:

    他的另一个亲戚,曾带着十岁小儿出远门,把船靠岸,散了个步,回来孩子就不见了。

    他心急如焚,呼唤四周的村民,举着火把,敲锣打鼓,披着夜雾,终于在大山深处的密林里找到了这个孩子,可是却挂着一脸痴傻的笑容。

    第二天,孩子的眼中总算展露清楚的神志,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个人在岸上跟我招手,带我进山里玩,还教我吹指哨,一吹,就飞来了好多好多山鸟,五彩羽毛真是好看,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这么漂亮的鸟儿呢。”

    后来,每当这孩子吹哨的时候,许多雀鸟就会翩翩飞来。

    只是偶尔他还会露出那种恍惚的神态,说些奇怪的话,带他看了许多巫医,过了很久才好起来。

    西南两广至海南一带的山地少数民族,就像是大自然里的精灵族,说不定真有懂鸟语的人,看这孩子可爱,和他玩一会儿也说不定呢?

    说到懂鸟语,最著名的就是孔子的弟子公冶长,有一回一只鸟儿飞来唤他:“公冶长,公冶长,山后打死了一只野山羊,你吃ròu来我吃肠。”

    他带人前去,果然有只羊,于是美滋滋地吃了顿羊ròu锅,却把报信的鸟给忘了,后来这鸟还报复他来着。

    《走进科学》的一档节目《走近鸟语者》曾介绍两位奇人辽东的闫福兴和苏州的孙海波,他们自小与鸟结缘,此后一直仔细聆听、揣摩、模仿鸟叫,达到了惟妙惟肖,能与几十种鸟类沟通的程度,吹指哨的时候,就会有鸟飞来倾听,与之一应一和。若不是有了这期节目,谁能相信世上真有人能懂鸟语呢?

    传说公冶长的鸟语是在山里问路时跟一个白胡子老头学的,而节目里的中国鸟王则是自学成才,实在是了不起!不真正地聆听自然,又怎么能了解其中的奥秘呢?

    婺源公山二洞,有穴如井。咸通末,有郑道士以绳缒下百余丈,旁有光,往视之,路穷阻水,隔岸有花木,二道士对棋,使一童子刺船而至,问:“yù渡否?”答曰:“当还。”童子回舟而去。郑复缒而出。明日井中有石笋塞其口,自是无入者。

    婺源公山有两个洞,有个洞穴像井一样深不可测。在漆黑的夜晚,可以用来哄骗不乖的孩子上床睡觉。

    咸通末年,有位姓郑的道长首次发起了挑战,他系上绳索降下洞穴,阳光在头顶上渐渐消失,终于陷入一片黑暗,他凝心定气,继续下探,仿佛不达地狱不罢休。

    约莫三百米处,隐隐有光从壁上乍现。探去一看,壁上有洞穴豁然开朗,一条暗河哗哗流淌,对岸鸟语花香,有花有树,树下两个道骨仙风的玄士正在下棋,见了这个陌生人,不慌不忙,只一挥手,一个童子泛舟飘然而来,开口问道:“要过河不?”

    “不,我要回去了。”

    小船掉头离去,郑道士顺原路返还。

    第二天再探,洞穴口竟已被尖锥状的石柱封死,再也没人能进去了,新世界重新隐回黑暗中。

    洞穴、道士、童子……比起《桃花源记》,更像是误入仙境。郑道士是从山上降下的,有可能这个洞穴旁通山谷,见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