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非同寻常。
在企业或人力资源管理中,我认为培训是重要的一环,在日后工作中,喜欢参与或主导培训。很遗憾在国内,对于仅为生存而挣扎的大量中小企业而言,不知员工培训为何物。在发达国家,尤其是世界500强,他们对培训是高度重视的,愿意接纳新人,提供大量的岗前c定期带薪培训甚至外训,有的专业培训甚至长达1一3个月。
历经了数百年工业化的欧美和近代的日本,员工培训是作为一种终生学习理念和发展战略来认识的。很多企业每年都会从营业额中拿出一定比例经费投入研发(国际标准是3一5),培训经费一般占比05一15,对员工每年受训的课时有标准化的要求,职校与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学研结合。在日本,员工培训被列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内容,很多企业都自建培训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保持技术领先优势c竞争优势的根本就是不断研发创新,研发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除了学校基础教育,员工培训就是提高研发能力的重要保障。
为什么在天朝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就多重复杂了。首先,就存在治国理念的差异。在美国法律里规定,政府部门雇员的薪资待遇,是参考全美所有私营企业的平均薪资水准来评定。在100多年前,美国的政治精英就认为,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它从古至今从来就不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权力理应受限,而不是让其无限膨胀c垄断资源。基于此理念,一个国家要维持竞争力,务必依赖于大量活跃的实体经济,而不是依靠玩弄权力和资本,保持自由公平开放竞争,而非垄断经营。政府是作为为社会c企业c公民服务的机构而存在,而不是聚敛资源为少数人服务,金融体系亦是如此。
其次,是和政府c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密不可分。诸如在日本企业里,他们认为:“没有员工培训,我们就完了,这是竞争的需要。“日本很多企业还实行员工终生聘用制,欧美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自不必说了。企业是作为国家经济体的支撑细胞而存在,是大量科技创新的发源地,支撑着国家最主要的就业机会。人才,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最有价值资源。
反观天朝,似乎它的企业和民众都是为向上跪舔而存在,一个金字塔至下而上的跪舔。大量最优质的社会资源,事实上是垄断在权贵阶层手中,无论是行业准入c信息c自然资源c土地还是资本c游戏规则的垄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是国家最高科研机构—两院,还是作为人才的主要产出地一一各大高校,都维持着官僚行政化的管理机制,连百年前民国时期的学术自由c真理真知的价值追求都抛弃了。
较晚的工业化进程,承接着世界工业低端产业链的转移,金融系统的低效和溃烂,压得喘不过气的税收环境,资源的垄断,资本泡沫的蚕食,国企和外企的内外夹击,教育系统与产业的严重脱节,以及汇率c后期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凡此种种,导致天朝大量的中小企业徘徊在生死的边缘,他们的平均寿命也就2一3年,正常经营情况下,很多企业的平均利润仅维持在3一5左右,当然就不用去想什么百年企业了。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之人口红利和传统劣根文化作用下,急功近利成了大量中国企业的主要诉求。研发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太消耗资源,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努力创新出的成果非常容易被低成本的窃取和复制。很多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逆向研究和模仿成了主流,国内产品山寨成风,导致廉价商品出口一度风靡全球。
在这种生存环境中,又有谁愿意消耗高额成本潜心研发c培训员工呢?人才巴不得拿来就用,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墙脚最好,全能型人才1个顶3一5个人是最好,一天干20多个小时更好,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又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