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众妙之门(第2/5页)  以赎之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加入边界c压力等测试。没有一个独立强大的第三方测试部门,又如何在最后一关保证软件的质量?

    我见过国内的很多中小型软件公司,没有独立的测试部门,甚至专业测试人员1个都没有,最多也仅安排一个行政或美工c文员兼任,这种流水线所交付的软件,能达到软件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吗?我深度怀疑。更有甚者一个项目在客户环境里运行了1一2年,用户和数据量急剧膨胀,需求变更和追加源源不断,运维和开发部门最后发现,无论如何修复和重构更改,项目都难以为继,工作量越来越大,感觉还不如推倒重写,陷入两难境地。或者运维阶段后续的二次开发,接手者发现项目毫无注释和文档,交接往往没有或很短暂,维护起来异常痛苦,这些情况在国内绝对不是个例。系统分析c设计的缺陷一大堆,项目经理心知肚明也无可奈何,都是在为前期的短视c成本压缩买单吧。

    短期见效c控制成本c重技术轻管理c重编码轻测试,这也就是国内很多it软件公司的通病症结所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新反思。

    第四课:项目团队协作,由一个项目管理部的领导主讲。讲师首先播放了一部影片,源自港片的一个片段:描述了团队小组的3个成员,借助相互紧密默契的配合,成功突破写字楼的安检防护系统,窃取到一机密设备,并成功逃脱完成任务的故事。这类故事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已经看了很多了,并无新奇,如《碟中碟》系列c《加里森敢死队》c《速度与激情》c《十八罗汉》等等,远的如《西游记》c《水浒》,近的如当时热播的《越狱》其实都属于此类题材。

    《越狱》在作品中就将团队协作诠释得很完美和有趣了:一伙未经训练c临时拼凑c甚至还相互间隙敌视的狱友,借助利益交换达成合作意向,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突然变得默契异常。他们没有选择,内心其实非常清楚:通往自由的希望之路只有一条,要么拼尽全力依赖团队突围出去,要么就在监狱里度过后半生,或无法如期见到自己的亲人。icr一无疑是这个团队的天才领袖。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依赖于团队协作,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目标我们能通过单枪匹马达成吗?很多人都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又往往抛于脑后,触及不到其本质。

    历经蒸汽c电气c信息技术三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高度精细化分工和自动化时代,如今代表万物互联c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业已到来。个c十来个人组成的项目团队司空见惯,在华为,还存在上千人规模的大项目团队协同开发,工厂流水线的各部门对协调能力尚且要求很高,更何况知识密集型的软件行业?稍微大一点的项目,在系统分析c设计c开发c测试阶段就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所以说,在软件行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团队精神,在日后我自己作为面试官或项目管理者,被当做一项必备的职业素质来看待。

    在国内十几年的教育系统里,是没有关于团队协作相关课程的,实践更无从谈起。我接触过很多刚迈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人占其位,只顾其职,或以自我为中心,或埋头闷干,连基本的团队沟通协同能力都没有。在it 业内传统的价值理念里,技术至上论风靡一时,即一个技术人员倘若自我感觉良好自认技术大牛的话,他的目光是空无旁人的,甚至不知团队协作为何物,我行我素,对同事的意见c项目经理的建议置若罔闻,遇到对技术持不同观点的讨论时,习惯于排斥一切他议,以自我观点自居,患有很强的心理强迫症。团队成员拥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现象,但一味固执己见导致团队内耗或远离目标,则是一个问题。对此类人员,其实我认为他作为一个技术工程师至少是不合格的,他们都忘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

    1软件的最终目标,不是炫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