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坏事。认识是反复的,在反复中经过比较,才能对事情的本质有所认识。
再说,任何事情发展到了极端都会走向反面,优势会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以转化成优势。这本书用大量的例子,辅以儒家中庸之道,揭示出一个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它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和教师、对外研究机构、国内各银行总部及分支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的参考用书。对于从事国际贸易和金融合作的国内公司、政府有关机构以及研究学者,本书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008年1月5日
第3节:写在前面的话(1)
写在前面的话
美国作为一个经济体,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实力来说,在世界上都是无与lún比的。除了人所众知的原因以外,本书将其强盛的根源总结为四点,那就是:挑战意识、法制观念、竞争机制和创新精神。而长期以来建立的个人信用体系则直接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美国社会的制度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美国的信用制度,就不能把握这个国家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长期进步的脉搏。
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制度化的推行和被市场普遍接受的程度。与一般的人事档案相比,美国的个人信用报告简单易行,更人xìng化,人人平等,可以勘误和纠错,而且还成了一种商品,能不断地被出售并创造价值。
对欠款必付的人来说,信用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对欠钱不还的人来说,信用则是一种代价。
美国个人征信机构采集信息时秉承如下四大原则:
?私有xìng--自始至终没有国有资本介入。
?独立xìng--征信机构不仅对政府、对被征信者而且对同行都保持着高度的独立。
?商业xìng--采集个人信息时不付费,形成报告并卖出则是有偿的。
?披露xìng--个人隐私予以保密,与社会相关的个人信息予以公开。
个人信用报告制度在美国被广为接受,这是其他国家银行体系应该效仿的。美国信用制度的形成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和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制度化建设,美国国会为此颁布的法令有几十个,其征信机构秉承的原则也是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所应该学习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立法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加速建立个人的信用档案,推动信用报告的实施,使人们建立起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欠债还债、欠钱还钱的意识,这样才能避免公共储蓄被糟蹋和浪费,才能使人们对银行以及金融系统的运作更有信心。这是本书所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本书所要表达的第二层意思是借用经济学中货币错觉的说法,提出财富错觉和信用错觉的概念,并指出我们对美国人错觉之大,和其所带来的后果。
财富错觉和信用错觉的相同之处是这两种错觉都产生于金融领域,都是高估而不是低估,是夸大而不是缩小。财富错觉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有一定的财富,信用错觉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有一定的信用。
两者不同之处是:财富错觉主要指人们高估自己的借贷能力和自己的波动xìng预期收入,而信用错觉则主要指给他人带来的错觉,或者被他人高估的错觉。形象化点说,财富错觉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错觉,而信用错觉则更多的是指对别人的错觉。
就本书所提出的问题而言,美国给人们的错觉是:那里的个人征信系统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制是健全的,所以没有欺诈行为;美国人对信用的爱护甚于生命,所以他们都是守信用的;美国企业治理是高度透明并置于市场监督之下的,所以那里的企业都重承诺且按时付款;美国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其政府又有无限的征税能力,所以投资美国总是有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