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想问的吗?”她低头问道。又是一番举手厮杀。
学生乙很荣幸地被老是点起。
“为什么小女孩是含着微笑死掉的?”他问,一样地低着头,一样地看着桌面上的教材解析书。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回答一下?”
同样的场景,似乎剧本已在课前敲定。无疑,又是一番更激烈的厮杀,甚至连学生乙都高高举起了手。
“傻逼啊?”志浩不解,自顾自地嗔着,“明明书上什么都有写,就连应该问什么跟应该答什么都写好了。自己出问题自己答,贱不贱?”
可他终归不敢将这一番话高声说出。
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片刻,当她看到学生乙无知地举手想要回答他自己片刻前提出的问题时眼里闪过一抹不可言喻的亮光。她很自然地绕过近在她眼前的小手,叫起了学生丙。
“小女孩的微笑象征这无产阶级必能战胜资产阶级,新兴的无产阶级定能取得胜利!”
“恩~”她冗长地沉吟,满意极了,“非常好。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由于教材解析书上只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也就这么一个答案,所以此时没有人举手。除了志浩,一只黑瘦的手笔直地举着。
老师疑惑极了,她不解。明明书上就那么一个问题,志浩哪来的第二个?可她也让志浩站起发问。
“老师,什么是无产阶级跟资产阶级?”他问道,这也是他最问的。
可台上的老师一时无解,在教材解析书上埋头搜索了半天仍是一无所获,便对志浩说道:“这个教材上没有要求掌握,没必要问。”
言毕,铃响。一堂气势非凡的小学语文课结束了。若没有志浩那奇葩的问题,这个课堂定能增色不少。
第二节还是语文课,从课程进度上来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已基本上完结。可志浩仅在其中学到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生词。最想知道的“人文关怀”“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却无处得知。
一整个上午,语文老师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上课铃响,她也只是端坐在讲台上,美观而大方,时不时拿出手机像是在发短信。末了,打发了一干小学生一篇课文的读后感便径直出了教室。
所谓的“读后感”,在这群小孩眼中就是“你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有何感想”,可作文的要求却并不这般。没了老师的束缚,他们乐得清闲,交头接耳地结束了这节课。
第三节的音乐课,是足以和美术课相媲美的“十大无所谓科目”之一。乖学生们拿来做作业,而像志浩这样的坏学生便拿来搞怪。音乐老师只是放个录音带,翘着二郎腿看书。偶尔挥一下手上的教鞭安定一下课堂纪律,倒也无话。
放学后,志浩要步行半小时回家。学校建在镇中心,离周边的乡村较远。考虑到这一点,校方很体贴地设立了校车接送,一月八十元。但只有极少数的乡下孩子和住在镇上的小孩能负担得起这笔并不必需的开销。志浩从未跟家里人说过这件事,他总是跟同学狡辩道:“多走路能锻炼身体。”
路上,从镇上的水泥路再到乡下的泥路,他仿佛能看到村子南边的那棵树。
快到家时,见着袅袅炊烟,志浩开心极了。及进了家门,看见灶台边忙碌的妈妈志浩笑得更开心了。
“妈妈,妈妈,今天煮什么啊?”他问。
寻常的乡下午饭,虽是几无荤菜,可难得的是一家团聚。
饭后,更没有其他的消遣,作业什么的志浩从来不在家里做。门口不远的菜园子里,志浩妈妈正弓着腰打理。闲来无事的志浩惬意地搬了个小凳子坐在菜园边上,偶尔听从母亲大人的只会提提水扔扔草倒也其乐无穷。
“在学校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