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代识字课本系列:古人怎样教孩子识字(第1/2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儿童过了识字关。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三字经》c《百家姓》c《千字文》等识字课本,便能识两千多字。识字之后便开始进行诵读训练,即大量诵读经典之作,熟练之后再由老师讲义,古代叫“开讲”。

    为什么古代的识字教育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只要仔细地了解一下古代所采用的识字教材,就能发现其中奥秘所在。

    从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仓颉篇》c《爰历篇》c《博学篇》,西汉的《凡将篇》c《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学》,宋代的《三字经》c《百家姓》,明代的《龙文鞭影》,清代的《小学韵语》等,中国的识字教材有十几种,上下约2600年的历史,都是遵循了以下几个规律:

    1c音韵定位:以上教材全部都是韵语成文。古人早就认识到汉字在声音方面的特点就是一字一音,每个音都有一个韵。正因为汉字有韵,决定了汉字能够排列整齐,平仄押韵。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再到汉赋c唐诗c宋词c元曲,中国语言文字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这里面汉字的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韵几乎无法开启中国古文化教育的大门。用韵语编识字教材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培养儿童对韵的语感。这也是是学习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二,便于记忆。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韵语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历史就是靠诗歌这种韵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2c四字一句:识字教材一般都是四字,个别也有三字,上面提到的10种权威的识字教材,有9种都是四字一句,如《苍颉篇》的开头四句:“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只有《三字经》是三字一句。为什么用四字一句?这也是很有讲究的。

    儿童学语的过程是个训练发声的过程,因其控制声音的肌肉不发达,所以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超过四个。实验证明六七岁儿童读五个以上的音节和读四个以下的音节,其语句的完整性大不一样,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而且四字一句符合汉字组词的习惯。受平仄押韵的影响,汉字组词大多按几何级数增长。早期汉字一字一词,随着语言的发展,两字一词的复合词越来越多,如上下c左右c黑白c前进c后退c道理c光明,再发展下去则是以四字一词的复合词为多。《中国成语大词典》收录的都是这一类的词,这也是中国语言的精华。

    3c文涵百科:翻开古代的识字教材,都是按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来编写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主要是天文c地理c人伦c道德c历史c农耕c祭祀c教育等,让儿童在学字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终生受益的知识。学字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就字学字,这就好比用字典学字;其二是既学字又学句,这就好比用文章学字;其三是学字c学句又学知,这是古人学字的最高境界。

    从形式上可以看出古人识字也是随课文识字,但是古人的随文识字和我们今天的随文分散识字截然不同,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第四个规律,也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一个规律。

    4c集中识字c字不重复:现代语言教材无效重复占90以上,古人恰恰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独辟蹊径。前面提到的“三百千”,其中《三字经》共1616字,《百家姓》共576个字,《千字文》共1000个字,“三百千”合起来共有汉字3192个,但不重复使用的字约2200个,生字占全部字数的70,这么大密度的生字量,现代语言教材是望尘莫及的。

    当我们用现代生理学c心理学c语言文字学c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去研究以上的古代识字教材和古人的识字教学方法时,会发现它们是非常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