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后唐前私家藏书故事:校勘与目录同步,讲学与著述齐飞(第1/2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私家藏书的普及和藏书量的增多,私藏活动内容也愈加丰富。首先,藏书家们不仅藏书,而且随时进行整理,以除去谬误。写本书籍,一经抄录,极易出现鲁鱼虚虎之误,这就需要不断校勘。藏书家们不畏辛劳,乐此不疲地躬行其事。《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载:向朗“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魏书·李谧传》载:李谧羸弱多病,犹“鸠集诸经,广校同异,”终致英年早逝。又《宋书·刘穆之传》载: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还有刘宋的傅隆c萧梁的孔休源c萧静c元魏的张兖等人都曾整理过自己的藏书。通过他们的整理,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优质书籍,而且也提供了宝贵的校书经验,发展了校勘学。为便于寻检,许多藏书家编有藏书目录,其中王俭《七志》c阮孝绪《七录》最具代表,一再被后世推崇。

    王俭(452一489年)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人,是宋c齐间政治家和学者。宋明帝时官太子舍人c秘书丞。入齐,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撰有《古今丧服集记》,主编了国家目录《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编撰了私藏目录《七志》。《七志》将其藏书分为7大类,有《经典志》c《诸子志》c《文翰志》c《军书志》c《阴阳志》c《术艺志》和《图谱志》,附录了佛c道书籍和晋《中经新簿》以前各目录书的阙书目。目录学家来新夏先生说:“它的私人编目,著录今书,创立传录都是前人所无。而收录前此缺书及佛c道书,扩大了收录范围,成为一部收录较全的私家目录。”《七志》开私藏目录之端,这也是私藏量增多的必然结果。

    阮孝绪(479一536年)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人,梁朝处士,博学多识,贫困自守,坚不出仕。著有《正史削繁》等7种书和收一代藏书的《七录》。《七录》分为内外篇:内篇有《经典录》c《纪传录》c《子兵录》c《文集录》c《术技录》;外篇有《佛法录》c《仙道录》。《隋书·经籍志序》称“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来新夏先生评论道:“《七录》是继承和总括了前人的目录成果,是比较完备的一个综合目录。开启了研究前人目录之端,摆脱了单纯登录藏书的局限。”,《七录》在分类c解题c增补私藏c序后胪列古代目录等方面多有开创,诚宜在私家藏书史上特书一笔。

    其次,他们利用所藏进行讲学和著述,将藏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藏书的功能。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私学极其发达,许多士人开门纳徒,传学授业。《晋书·刘兆传》载:刘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从受业者数千人。”《魏书·高允传》载:高允“还家教授,受业者千余人。”又《北齐书·张买奴传》载:买奴“经义该博,门徒千余人,诸儒咸推重之。”这些私学大师用自己的知识和藏书,培育了大批的贫穷学子。此外,藏书家们还耕耘书圃,潜心著述,硕果累累,这些成果或阐述对社会c人生的看法,或总结c发展某一学科,如王弼的《周易注》c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c葛洪的《抱朴子》和《金匮药方》c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c萧子良的《四部要略》c陆澄的《地理书》c崔慰祖的《海岱志》c王俭的《百家集谱》c萧秀的《寿光类苑》c沈约的《宋世文章志》c任昉的《地记》c王僧孺的《百家谱》c萧统的《文选》c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c徐勉的《流别起居注》c阮孝绪的《七录》和《高隐传》c明山宾的《吉礼仪注》c元晖的《科录》c元延明的《器准》c阳尼的《字释》c李谧的《春秋丛林》等等,这些新著在当时和后世都极具影响。他们还自编或他编了许多个人文集(见《隋志·集部》别集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藏书质量,方便了检索利用,而且推动了学术发展,提高了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