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太宗实录》:四部同名的塑料“实录”(第1/2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c宋c明c清四代均编有《太宗实录》,其中唐代《太宗实录》记录唐太宗李世民一朝史实,可惜已经佚失;宋代《太宗实录》记录宋太宗赵炅(赵光义)一朝史实;明代《太宗实录》记录明惠宗朱允炆和明成祖朱棣两朝史实;清代《太宗实录》记录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一朝史实。此四部“实录”,名为“实录”,实为“录假”,“造假”手段一代更比一代强,富含水分,文过饰非。尤其是在继位的问题上,极尽涂抹掩盖之能事,达到了“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效果。一句话,都是些塑料“实录”。

    第一部《太宗实录》是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按照李世民的意图,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费尽笔墨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建成的成绩,降低高祖李渊的作用,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谋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李世民便是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他的,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显得水到渠成了。正因如此,有人称李世民为“人造圣君”。我说,这是塑料圣君。

    第二部《太宗实录》是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的。

    宋太宗赵光义在掩饰宋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第三部《太宗实录》是关于明惠宗(建文帝朱允文)和明成祖(即明太宗)朱棣的。

    《明太宗实录》是明成祖朱棣的帝王专史。有读者问,朱棣不是明成祖吗?怎么又成了明太宗?其实朱棣当时并不叫明成祖,祖一般是指开国皇帝,如汉高祖c唐高祖c宋太祖等。但是由于朱棣这一任皇帝干得确实漂亮,功绩卓著,所以后人破例称他为“祖”。可见历史是“唯功绩论”的,干得好就行。

    当时,明惠宗朱允炆——更多的时候他被称为建文帝——的存在是朱棣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的威胁。对于这位明选定的继承人,明太宗通过四年“奉天靖难之役”从他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但明惠宗的阴影伴随了整个永乐朝。明太宗在其二十二年的统治时期中都竭尽全力抹去这位侄子曾经存在的痕迹。虽然在南京城破后明惠宗的下落成谜,虽然明太宗一直在寻找自己这位侄子的下落,但在政治上,他不仅坚决地宣称明惠宗在南京城破时已经死亡,甚至革除了建文年号,不为明惠宗编写单独的实录。建文朝之事附于《明实录》后。而对于自己侄子的支持者,明太宗也进行极为血腥的报复。

    不仅如此,《太宗实录》为了突出朱棣这个主角,不惜把建文帝塑造成为反派配角,有意对其进行弱化c矮化和丑化。将建文帝描写和塑造成一个僭位者和昏君的形象,一个经常被朱棣感召的被动形象,一个任奸臣摆布的庸君形象。总之,这样写,才会让他的夺位变得顺理成章,合乎道义。一句话,成王败寇。

    第四部《太宗实录》是关于清太宗即顺治皇帝的。

    顺治六年(1649)正月初八日,清廷命纂修《太宗实录》,以大学士范文程c刚林c祁充格c洪承畴c冯铨c宁完我c宋权为总裁官,学士王铎c查布海等人为副总裁官。

    《太宗文皇帝实录》初修于顺治六年多尔衮摄政时,顺治九年福临下令重修;康熙十二年又修,康熙二十一年成书,六十五卷。雍乾时又校订,乾隆四年十二月成书,卷数不变。《太宗文皇帝实录》共有四个版本,现在可以看到的汉文写本只有雍乾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份手抄材料,用黑红两色笔校勘雍乾本和顺治本的异同,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到,雍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