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战争年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弹痕累累,历尽沧桑,小镇不改自己傲然而立的不媚之骨;辞旧迎新,小镇依山傍水,霞柳晚炊,尽显其婀娜多姿的窈窕之身。这里,可以听到千百年来小镇负重前行的脚步上;可以亲眼目睹到小镇异国他乡的独特风景;可以见证新中国日益强大的不平凡的历史;可以欣赏和感受其壮美山川拥抱世界的美妙乐章和感人的情怀。
在一面坡的东头,有一个农家大院,住着六户人家,都是东兴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院的北面对着东西向的公路,没有院墙,院门之类的东西,东侧两户,西侧三户,南端一户,这一户三间南北向草房,南向正中开门,房前有一个菜园子,菜园子两侧,是棚子,苞米楼子,独门独院,院门在东。这就是林永祥家。大门关着,小门虚掩着,林永祥推开小门,进了院。拴在西侧苞米楼子跟前的称作“黑虎”的狗,一眼看见了进院的人,张着两只前爪,站起身,一个劲冲林永祥叫,尾巴不停的摇。林永祥疾步上前,用手抚摸着“虎子”的头,:“别叫啦,叫啥叫?”听到狗叫,小兰知道院子里进来人了,她端一盆水准备倒,顺便看看是谁来了,是不是后院婷婷又来了。开门后,往东瞅,小门是开着,可没人,她没往西瞅,林永祥快走到小兰跟前了,突然喊了一声:“小兰!”
小兰的手一哆嗦,连盆带水全扣地下了,她惊喜地喊:“哥哥!”上前接过网兜,网兜里是准备洗的衣服c褥单什么的。小兰冲屋里喊:“娘!你看谁回来啦?你宝贝儿子回来啦!”
兄妹俩往屋里进,小兰的娘着急下炕要出门接,还是儿子快。林永祥把娘推到炕里,自己也脱鞋上炕,和娘坐个对脸。娘不住地打量儿子,说:“还行,这回没胖也没瘦。娘知道你吃食堂,能不能吃饱?”
儿子:能吃饱。
娘:干活儿累不累?
儿子:不累。
娘扭头吩咐小兰:“去烧点儿热水端过来,让你哥洗洗脸,再烫烫脚,解解乏。”
听到娘的吩咐,小兰忙说:“坏了,我把脸盆扔院子里了。”
娘:咋还扔院子里呢?
小兰:你儿子冷不丁喊我,把我吓一跳。
娘:这个死妮子,回来就告状。
儿子问娘:“俺爹哪去了?”小兰抢答:“去后院,给老刘家修棚子去了,我这就去告诉俺爹,别让他在老刘家吃饭,回来陪俺哥喝酒。”话音刚落,小兰一阵风似的出了东屋,两条辫子甩在身后,这个小兰,满嘴山东口音,说话快,手脚也快。
林永祥下炕,在这个温馨又熟悉的家里,从东屋到西屋来回转,看看这,摸摸那。炕柜地桌,还有中屋靠北墙在小北窗的西侧供的观音,供桌,香炉依旧如故。西屋那个四条腿的桌子上自己用过的文具和读过的书,原来怎么摆的,现在还是怎么摆的,只是上面多了一块花布,那一定是小兰覆盖在上面的。虽然除了一些高中教材,哲学小册子,还有几本从二姨家借来的小说,《林海雪原》c《青春之歌》《红旗谱》等,外人休想从这里借走任何一本书,就是爹娘也动不得,小兰把凡是哥哥用过的东西和读过的书,看管的死死的。她并不知道其中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但就是动不得。
三间房的中屋一般也叫外屋,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锅灶,锅大,锅盖也大。给爹报过信后,小兰开始刷锅,点灶,炒菜,做饭。听到外屋有动静,林永祥从西屋出来,见灶边烧材不多,说一声“我去给你抱点柈子来”,准备往外走,被小兰一把拽住,:“不用你,进东屋歇着,一会儿咱爹就能回来,就差门框没安完了。”林永祥说:“那我去。”说完,就出屋往后院老刘家走去。
老刘家也是独门独院,在东侧,院子和园子都比自己家的大,棚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