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功败垂成又一遭(第1/2页)  宋谍之千里江山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臧底河城大败之后,秦帅刘仲武虽然依旧如平素一般一丝不苟地处理着各项军务,但内心却是颇为煎熬。

    十余年前,吐蕃与党项人合击宣威城,刘仲武作为时任熙c秦两路都统制高永年的副将,奉命随高永年一道率军弛援。

    战场情势错综复杂,主将高永年不听刘仲武规劝,轻敌冒进,以致全军尽没,高永年阵亡。分兵在外的刘仲武因救援不力,被朝廷大加责斥,刘仲武也并未推诿,主动上了本章,自请处分。

    初时,京中传来的消息是,拟将刘仲武削职发配岭南。而恰在此时,刘仲武在与西夏的交战中身负重伤。

    不久,朝廷敕命传到西军,虽言语间对刘仲武仍有申斥,但念其谏言高永年于前,又戴罪立功于后,并未追究其责,而是改任了西宁都护。

    表面上看,自然是朝廷体恤边将,官家皇恩浩荡,但是,刘仲武自己却深知其中的利害。

    宣威之役两年前,端王即位不久,便遣一位端王府旧宠来到西军刘仲武军中历练,而正是这位旧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仲武心中一直十分感念这段机缘,正是得益于贵人相助,刘仲武才得以否极泰来,并深得官家眷顾。时至今日,刘家九子具已为官,长子刘锡还被封了候。

    这位贵人便是今日已官至殿前都指挥使的高俅。

    高俅前前后后在西军呆了快四年,前面两年都在刘仲武军中担任副将。刘仲武尽心照顾,多方帮衬,高俅不仅日子过得舒坦,还立下了些许战功。高俅很重情义,暗中帮助刘仲武度过了宣威之败的难关,其后不久,高俅便奉诏命回京任了客省使。

    过了几年,高俅又回到西军充任监军。彼时,太尉童贯统领西军降服了羌族,收复积石军,身为监军的高俅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等高俅再回到东京,凭边疆军事之功,加之官家宠信,从此平步青云,直至担任大宋武官中最为耀眼的禁军殿前都指挥使。

    自古祸福相依,日子久了,刘仲武渐渐感觉到了某种危机,夹在童贯和高俅两位官家宠臣兼军中寡头之间,刘仲武时时都觉得如履薄冰,如芒在背。

    患难之交的高俅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毕竟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太尉童贯才是。

    此次臧底河城之败,太尉童贯一直是态度暧昧。当然,在对外一面,彼此的利益还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尽力扬功诿过。可是,在西军内部,刘仲武明显感到太尉童贯也在借机打压自己,刘法和种师道的地位日渐盛隆。

    收到高俅奉旨劳军的邸报后,刘仲武心中也是喜忧参半。虽然尚不知朝廷的用意,但臧底河城如此大败,秦凤路十三将万余将士尽没,恐怕没有一个说法是交代不过去的。

    宣威之败的主将是高永年,而臧底河城的主将却是他刘仲武,无人可推,无责可诿。

    前几日,探事营整编一事也搞得刘仲武心惊肉跳了一阵。表面上看是要整饬探事营,暗地里却是要收拢各州路的眼线。

    早年,刘仲武也曾在皇城司做过小吏,深知探事权的要害。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在朝廷钦差来意不明之前,暂先按兵不动,这才给太尉童贯回了一个语焉不详的意见。

    眼下,秦凤路探事营侦骑正不停地往返于东京至西北的驿道,按最新传回来的快报,三日后,钦差的车马便要到达镇戎军城了。

    当然,钦差的行踪也是要第一时间报往兰州中军的。

    窗外雪花飞舞,屋中炭火盆中的火焰炽烈。

    刘仲武坐在火盆旁,紧了紧裹在身上的裘袍,怔怔地看着从火盆中不时窜起的火星,思绪也是跃动不停。

    “父帅”身后传来一声轻唤。

    “哦?你回来了?”

    “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