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进修前,胡院长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大概意思是我本来不符合进修条件,去双河人民医院进修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的临床经验c大专以上文化,像我的情况只能算是培训。为此院里还多付费用才争取这个机会。机会难得,希望我好好珍惜。我去进修不是为解决某一个方面问题的专科进修,为建好医院b超室去的,责任重大。b超室是医院升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我进修后b超室仍不能在医院升级考核中通过,我就是医院的罪人,要承担责任的。以他的说法,好像医院能不能升格成败在我,大帽子很吓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其他人都不愿意去进修的原因所在。做好了你是应该的,做不好你就等着挨板子,谁愿意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实际上胡院长多虑了。双河市人民医院进修有着严格的规定,超声科张主任刚从首都医院进修回来。他把首都医院管理进修医生的一套模式全部复制到我们身上。进修医生和本院医师一样要考勤样要轮班c参与查房c会诊c值班c参加学术研讨,除了不发工资,其他都一样。他还在市人民医院首开先河,进修医生可以按照本院医师的标准发放值班补贴和少量的生活补助。用他的话说,要牛背犁,哪能不吃草,严师才能出高徒,放养型进修是不负责任的搞法。在张主任的管理模式下,我们进修的日子累得像条狗。
根据安排,进修医生先要参加入科培训,把超声科的制度先弄明白。然后就是排班,超声科的工作主要是正常上班和中午的副班。晚上和节假日值班轮流进行。周二下午集体会诊,周四下午学术讲座,所有医生都必须参加。每一名进修医生固定跟一位高年资的带教医师参与诊疗活动。我的带教医师是科室副主任吴大为,一位40多岁的副主任医师,是市人民医院第一批b超医师,听说还是省超声学会的副理事长,临床经验丰富。他同时还带了两名南川医学院的本科生实习生,一男一女,男的叫宁林,女的叫南雨,年龄比我还大一点,不过不奇怪,他们比我多读三年高中。我们四个人组成一个诊疗组,在b超三室工作,每周三个正班二个副班。
双河市是南川省人口排第二位的大市,常驻人口700多万,远离省城。双河人民医院的医术代表全市最高水平。进入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交通逐步便捷,每天从全市各地来双河人民医院看病的人川流不息,但是医院的硬件设施还远远跟不上患者的增长,每天上班就像打仗。这么大的医院还只有3台b超机。第一个月带教医师负责操作设备,一人负责排队喊号,一人负责打报告,一人负责校核报告后找老师签字,流水作业,基本上一个班诊疗病人都在40人以上。连上厕所都是跑步前进,有时候一些典型病例还要听老师讲解,到下班时双腿已经不听使唤,基本没精力再去干别的。
我比其他俩人更辛苦,他们都是学超声影像专业的,b超的基本套路都懂,经常还可以用专业术语的跟带教老师讨论一下。特别是那个叫南雨的女实习生,在学校是学霸,她提出的问题有时连带教医师都要斟酌斟酌才回答。看到他们三人热火朝天的讨论,我只能默默的拿个本子死命的记。我是学放射的,虽然和超声的概念是一样,都是靠影像来诊断病情,但诊疗方法有着天壤之别。放射最关键的是影像质量,把握好部位c体位c机位基本上就能拍摄出合格的片子;b超就不一样,需要医生的手法c发现病灶的能力和对影像敏感度才能下结论。退一步讲,放射科哪怕报告单判断有误,门诊医生还可以根据片子进行自我诊断,报告单可以只做参考;b超就只可能以b超医师的报告单为准,即便提供了图像,也只有一c二幅,图像的准确度还是取决于b超医师对图像的敏感度。同样是影像检查,b超医师比放射医师的要求就高得多。为了不掉队,我只有比他们更努力,下班后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狠学b超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