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8章 当先生的老农(第1/3页)  帝国风云之君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年就在祐川培养了不少工匠,如今又有了书童们从各地拐回来的奇人异士跟青年才俊,再加上那个正在尝试着对各种旁门左道展开学术研究的府学,照说狄道城内也已经储备了不少人才,鱼寒却偏偏要在这时候悬赏招募农夫跟民间工匠,当然不是因为这小混蛋闲得无聊或钱多了没地方花。

    面对着金军的无底限袭扰战,鱼寒辖区内的可用耕地面积肯定会相应减少,如果想要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太大的问题,除了要想办法调动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之外,就需要再用点别的什么法子尽量提高产量。

    或许这种事对别的穿越者来说并不困难,但问题是鱼寒试图糊弄完颜雍帮他去刨红薯掰玉米的阴谋已经破产,大金国君臣好像对这小混蛋手里那张传说中的海图并不感兴趣。

    短期内没办法直接引进高产农作物,要说借鉴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经验似乎也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这可是在西北地区,这年头的水利灌溉系统还非常落后,鱼寒辖区内甚至有不少地方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种水稻那不是闹着玩么?

    现实的困难已经决定了在临洮路只能种小麦粟米等传统作物,而就算想要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也并非说着就能做到,毕竟这可是在宋代,甭管用杂交法培育良种还是直接发展基因工程,显然都是比空中楼阁还要不切实际的想法。

    打破时代局限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会成功但需要时间,而鱼寒现在偏偏就缺时间,因为他既不知道大宋朝廷会在什么时候把他彻底逼反,更不知道完颜雍在袭扰战遭遇失败之后还能使出什么更缺德的招数,所以也就只能先采用见效更快的治标之法。

    尽量找出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现有耕作方式进行改变,这显然更简单也更容易获得民众认可,但做到了这一步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缺少了事实作为依据也很难迅速进行推广。

    连家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位于河州的通会关寨和临洮府的康乐寨之间,土地贫瘠缺水少粮,就连那低矮的土坯房也是除了看上去更破烂点以外再没什么特别,但几乎就在一夜之间这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先是一群长得凶神恶煞的官差突然出现在村民们面前,吓得大伙以为犯了什么事而全身哆嗦之后,才宣布从即刻开始官府将以每人每年五石大米的天价租用全村土地。

    官府租地?话说这到底是啥年成啊?官府要地不都是直接派兵拿着皮鞭强征么?咋还要给好处?每人每年五石大米,别看数量好像不太多,但要知道这可是在西北地界,普通民众往常哪敢有如此奢靡的消费?

    天降横财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村民们虽迫于官府威严而心怀忐忑地接受了这种安排,却也在暗地里猜测,这穷地方莫非藏着什么宝贝,才引得城里那些大人物的关注,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也证明了他们的这种想法。

    如今这大半个临洮路唯一的朝廷命官鱼大人来了,不仅带着好些个看上去就颇具威严的属下,而且还领着一群年龄不同却都斯斯文文的学子,队伍里更是夹杂着不少的工匠跟民夫,要说这阵仗肯定是打算闹出点什么大动静。

    “二兄弟,你们这是来忙活啥呢?”人都有好奇心,虽说不敢对官府的举动做出任何光明正大的评判,但既然好不容易看到了队伍里的老熟人,本地居民尤富也还是忍不住想要凑上去打探点小道消息。

    “还能干嘛?种地呗!”瓮声瓮气地回应着,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前些天在府衙之外阻止了老杨的插队又有着一技之长的屈满仓已经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奖赏也顺道接受了官府的临时征召,反正大人们都说了这不是什么秘密也就没必要满着自家远房表亲。

    “种地?你逗咱玩呢?方圆百里谁不知道,咱这地方可是出了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