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提醒了房主涨租金的事。
魏有源微微一笑,转头对她说:“放心吧,老板娘。只要你们安心在这里开店,我不会涨你们租金的。”
秀香一听,方觉得自己小肚鸡肠,无端错怪别人的心思,脸上一阵的火燎,可嘴上没闲着,立马笑道:“魏老板,您误会了。我是叫青田过来帮我搭把手,把底下空屉抽出来。现在没事了,就让青田陪您多唠唠。”
翁青田听了,转头与魏有源相视而笑。
魏有源边吃边问翁青田生意可好。翁青田说,生意还行,小本生意,看着很忙,其实赚不到多少钱。魏有源听了,点头表示理解。
魏有源转又问翁青田,街道的那条横幅是哪天挂的。
“那个呀,昨天下午挂的。”翁青田见魏有源聊到横幅,话闸一下子打开了,“我也是听来店的客人说的,这个邹志弘不是什么台湾人,他就是我们松坪镇人,早年外出闯荡,跟了一名台湾人学风水,后来,又在沿海城市帮人家看风水,赚取了不少的钱,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台胞。”
魏有源蓦然想起,之前听赵锦锋师父谈到过,邹真人的侄子,也是松坪人,他窃取了清源观的一只铜香炉后,逃到外面谋生,后跟人学易看风水,莫非此人就是邹德水。
见魏有源听得入神,翁青田又断续说道:“这位邹先生还算不错,在外赚了钱,不忘本,他曾给松坪和清源两个镇的学校捐过钱。虽说,这人做事有些高调,但比起本地的那些有钱人,只知道到处吃喝玩乐,恣意挥霍要强上百倍。”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外见过世面的人,心境就是不一样。”魏有源接了一句,又好奇地问翁青田,“我记得你也是松坪镇人,怎么想着来清源镇开店呢?”
“我媳妇是清源镇汪家村人。”翁青田边说边沉浸于美好的回忆中,“那年,我跟她在处对象,两人来到这店里吃过一次包子。我媳妇说,这包子太好吃了。她想让我跟店老板学习做包子,学成后回松坪也开间这样的包子店。我说做包子有什么好学的,面皮包肉馅而已。回到家试过好多回,就是没有胜桥包子的味道好,所以,就隔三差五溜进店内看张师父制作包子。张师父人蛮好的,他见我有心学做包子,就耐心地教我调料,包馅和烝制时间等。到头来,我连一声师父都没叫过,他就离开了清源镇。”
“原来是这样,我说这包子的味道怎么会这么熟悉。”魏有源幡然领会,随口应道,“张师父是我姨丈,你的这份心,我一定转达。”
“真的吗?谢谢,太感谢了。”翁青田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一个劲地道谢,“您,就是我的大贵人。”
魏有源感觉自己也吃饱了,没别的事,不要耽搁到人家做生意,便起身欲付钱。翁青田见状,立马挡住他,坚决不让魏有源付包子的钱,“这才几个钱,您就是天天来这吃,我也不会收您的钱。”
秀香也从柜台内走出不,也说不能收钱。
“付过钱,我以后还会来。”魏有源不喜欢为钱的事拉拉扯扯,就说了声,“不付钱,我就只吃这一回。你们以后还让我来这里吃包子吗?”
翁青田一听,明白过来,人家并不计较这点小钱,类似这样的小恩小惠确实不值与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相互礼让。三年下来所优惠的租金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人家怎么会在乎几个包子钱。为此,他便不再勉强,夫妻两人嘴里净是千恩万谢。
大约又过了三四天,这天上午,魏有源与赵道长在后院石窟收了功,正移步书房去饮茶时,任真人打来电话,说刚接到镇领导通知,有一队远道而来的客人要上清源观参观游赏。
赵锦锋挂断电话,让魏有源泡茶,他自己坐于书案旁,闭目养神,待魏有源将茶泡好后递到他案前时,赵锦锋方才睁开眼,看着魏有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