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袜子论斤卖(第1/2页)  重生之怒放的生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王遥和老大爷走了一路,唠了一路。

    结论只有一个字,那叫长见识。

    直到老大爷拐进一家国企单位的食堂后院,王遥才按着老大爷的指点,转身奔向农贸市场,心里竟还有些恋恋不舍。

    如果不是急着去农贸市场一看究竟,急着见识一下农贸市场长个啥样,他是真想和老大爷再唠上个两毛钱的。

    大爷说,市场的米,有很多种。

    要想回家不挨骂,就要把耳朵竖直了给他听好了。

    于是,王遥不但知道了大米还有新米和陈米之分,还知道了新的大米,好吃的大米的一些简单的辨识方法。

    甚至于,大米最有可能的底价,大爷也给他交了个底。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然而用王遥老妈的话说,王遥老爹就是个闷葫芦,三杠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

    但王遥知道,老妈那只是气话。想当初老爹当场长的时候,大会小会人前人后那也是个滔滔不绝。只是一回到家里,就像所有的话,已经在单位说完了

    所以,尽管王遥觉得自己并不缺乏父爱,但父辈的一些言传身教,似乎确实是少了点。

    这些言传身教,又往往都是生活的经验,是很多书本上找不到的。

    所以,当他大爷让他竖起耳朵的时候,他是真恨不能自己就像个小兔子一样,立刻把耳朵竖起来给他大爷看看。

    送走了大爷,王遥不用竖着耳朵专心听讲了,一个人再走在这路上的时候,就觉得眼睛有些不够用了。

    他记得老师给他们讲过一篇满分高考作文。作文的题目好像是《路》。那个考生通过家乡的泥土路,砂石路到沥青路的演变,来叙述家乡的变化,由此管中窥豹,赞美国家的变化。

    所以此时的王遥也留意了一下诺河市里的路,发现和突谷县城基本都是一样的沙石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不同的是,突谷县城里几乎见不到什么车。偶尔出现一辆小汽车,他们稀罕的跟见到宝贝似的。

    诺河县城里的街面上,则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就是一派名副其实的车水马龙。

    马车,驴车,牛车

    车车挨挨擦擦,越接近农贸市场车越多,路面上一团团的排泄物也就越多,空气中的气味也就越加丰富多彩。

    虽然眼睛不够使,王遥一时还顾不上惦记其他的什么。一路边走边问着就直奔米面粮油的摊位而去。很快他就买了大米白面各一百斤,只用掉了一百壹拾元不到,然后雇了一辆驴车,就直奔火车站而去。

    他在来诺河的火车上就已经想好了,先把米面买好,办好托运,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回到市场逛逛,买点猪肉和豆油啥的。这些东西不能托运只能自己随身带。然后再顺便看看还有什么稀罕物,也算在心里多少有点数。

    到了行包托运处,办理托运,他又傻眼了。

    办理随身的行包快件,需要火车票。他还没买呢。

    这在以前这在若干年后,还需要什么火车票

    驴车师傅帮他卸下车后,就立马走了。

    还要去候车室买票,这特么是几袋子粮食又不是几桶饼干泡面,自己也带不走,甚至都挪不动,咋个办?

    王遥转圈看了几遍,最后把主意还是打到了两个正在忙碌的托运员身上。

    一男一女。

    异性相吸,还是求求那个女的,跟女的说吧。

    虽然那位大姐年纪稍大了点,但卖卖自己一点色相,相对而言总会比那个男的会好说话一点。

    “大姐,能帮个忙吗?”

    “我要去买火车票,这几个袋子能麻烦您帮我照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