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十年夏天,换算成前世的公历,秋云迹记得是1274年,久病不死的智障皇帝宋度宗死了,贾似道扶立了四岁的小皇帝赵隰即位,是为恭帝。因小皇帝太小,由太皇太后谢道清当政,但军政大权实际上仍在贾似道手中。
襄樊保卫战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住贾似道嫉贤妒能c排除异己,贾丞相依旧快乐地一边玩耍,一边紧抓手中的朝政军权不放;而蒙元的丞相伯颜却厉兵秣马,更加紧了南下侵伐大宋的脚步。
襄樊一失,大宋再无屏障阻挡元军。
老病交加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一边诏令全国勤王,一边向蒙元乞和。而元军根本不理会宋廷的乞和,直接渡过长江向临安进发,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各地防线。
国中朝臣c清流c士绅c太学生们纷纷上书提议贾似道亲征出战,贾似道扛不过誉论的压力,不得不领兵上阵。但他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根本不思抗击,只是一味求和。他给元丞相伯颜送上礼品,请求割地赔款,但伯颜责他不守信义,拒绝议和。
面对元军的强硬态度和军事进逼,贾似道无法继续避战,只得率领十三万大军在芜湖鲁港一带与元军对战。
贾似道这回周公装腻了,又与众妾斗着蛐蛐c喝着小酒装风流宰相谢安,预备仿效谢安也来一个“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谢安战前的百般营谋他哪里知道,谢安战时的良好修养他哪里具备?谢安的本事又岂在谈笑享乐?两军刚一接战,贾似道还未抵抗,便被吓破了胆,和几个属下一起,抛下他所统御的十三万精兵,乘小船逃走,宋军因此大败,军士死伤逃亡不计其数。可怜十三万将士的热血因他一人的伪张假致和贪生怕死白白抛洒。
消息传来,天下大哗,加上元兵直逼临安,朝野上下一片震恐,纷纷要求杀贾似道以谢天下。在强大的压力下,谢太皇太后被迫将他免职,但免职并不能平息众怒,朝廷内外都坚决要求处死贾似道。谢太皇太后无奈,只得把他贬到偏远的广东一带。
押解途中,县尉郑虎臣将其诛杀。
芜湖之败,导致江东之地大半沦陷,覆亡之难已在眼前,宋室已无力回天。
没过多久,常州传来战报:秋家原来的浪荡子c三郎秋渊从芜湖败后,收拢残部退入常州,与常州知州姚訔c通判陈炤共同抵抗蒙元大军。此时大多宋人虽经芜湖之败士气受挫,但血性还在,不愿国土人民沦落于异族手中,因此将士官民竭诚团结,各自奋勇。元丞相伯颜虽然亲率中军督战,并投入二十万兵力攻城,但是遇到的抵抗也格外顽强,元军围城经月,不能攻克。伯颜见此,恨毒不已,驱使城外居民运土填充护城河,土石运够,竟将运土百姓与土石一起堆砌,筑成环城堤防。十一月十八日,元军总攻,两天后常州城被攻破。姚訔c陈炤皆战死;秋渊披坚执锐立于城门,战至身边无一兵一卒,身体破碎,仍在挥舞兵戈,最后也力竭血尽而死。
城破后元军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上万人被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幸免于难。常州大屠杀产生了蒙古入侵者所希望的震慑作用,此后,沿路将领和官员们或者望风而逃,或者纷纷投降,根本不去组织有效的抵抗。
很快元军又逼近平江。
秋家大郎二郎受命援兵平江。二人贬谪琼州之后,接到勤王诏令,将些少家产变卖,又与当地富商筹集资财,招募兵勇北归勤王,入卫京师,元军挥师平江时,被派到平江城中守军共战元军。不料平江守将怯战,被伯颜的大屠杀吓破了胆,与部下商议献城投降,秋家大郎二郎不肯听从,被绑缚献与元军,不屈而死。
秋家四郎接到三位兄长死讯,惨怛不眠,遂弃官北归,投入一支勤王义军帐下,一边收拾三位兄长残部,一边集聚江湖热血义士充入义军,联合几股义军,相约拒敌于临安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