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2/4页)  怪馬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树之日,小职员先一星期便签报时间地点,届时工人们忙得满头大汗,把坑刨好,把树放好,然后官崽乘汽车风驰而至;然后向其部下频点其头,以示民主;然后扶锹而立,请摄影记者拍照;拍照已毕,再钻入汽车,找名女人调情去矣。官崽去后,办总务的部下,以事先做好的木牌chā于树前,若墓碑然,以便行人验明正身,哈哈大笑。

    现在那些官崽全都完了蛋,植的树何在,谁也木宰羊,但它之使人伤感,固始终如一也。想不到在台湾宝岛,得以重睹昔日盛况,思古幽情,悠然而生,虽有点皮紧,也算值得。

    和植树置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国务院邀请」节目。这些年来,常在报上看到某人某人,受美国国务院邀请,前往美国考察数月或研究数月。看了之后,肃然起敬,一个人能到被美国国务院邀请的地步,真是祖宗坟上冒了青烟。可是后来似乎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其不对劲处有二,一是,「国务院邀请」的人越来越多。明王朝末年,有「都督满街走,职方贱如狗」之谚,而今则成了「受邀者满街走,被请者贱如狗」之情。呜呼,无论啥玩艺,一多便有问题。一是,若某某,若某某,本来啥也不是,却有一天,忽然也被美国国务院邀之请之,平地一声雷,使人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之感,其实不仅是刮目相待而已,简直是非剜目相待,不足以示惊讶也。会写文章的朋友,还在文章里一再强调他之赴美,乃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能够训话的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中,更拉着嗓门直嚷,每逢遇到这种场面,我就出汗,一半羡慕,一半紧张也。

    于是有一天我就终于发现了答案,隔壁住有一位酒家之女。年前来舍,手提一篓木瓜,请帮忙写一封信给她的恩客某大亨,信上曰:她听说美国国务院邀请的名额,饮食业公会,分有两名;大家竞争甚烈,有的已花了好几万,使她心焦。她盼望恩客帮她谋取,如果成功,自然继续舍身以报;如果不成功,那就证明他不肯卖力,她就抖出他的底牌。信发后,过了两个月,酒女前来辞行。再过了两个月,翻看报纸,她阁下已在美国西海岸发表她应国务院邀请访问的感想矣。柏杨先生一口气没有喘过来,几乎当场昏厥。不过该酒女比大小官崽和大小文豪以及大小实业家,有人味得多,就在我几乎昏厥的第二天,接到她的礼物,一件衬衫,恤老怜贫,实好心人,必得好报。

    于是,我们就逐渐明白国务院邀请的内幕,竟是这么一回事。原来洋大人以固定名额给中国政府,政府再转配各单位。农会方面若干名焉,中等学堂方面若干人焉,大专学堂若干人焉,新闻界若干人焉,国会(立监委)若干人焉,其他方面若干人焉。各单位在争得配额后,大官手握大权,当然是先把自己的尊名大姓填到表中,七轮八轮之后,剩下的全是中等以下人物,争夺战便惨烈矣。你请客,我送钱,你说你有才干,我说我主管的业务重要。于是,达尔文定律出现,「优胜劣败」,谁的办法大,谁的后台硬,谁就出国;谁的办法小,谁没有后台,谁就吃瘪。

    呜呼,虽然如此,「美国国务院邀请」的美丽之词,仍然层出不穷,他们讲这种话时脸红不红,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这和女人脱裤的分别不大。好名好到这种程度,也属一绝。

    爱情不是买卖

    上月,有一对男女结婚,新郎为了预防新娘变心,当场把新娘爱他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宾客大为惊奇。套一句官崽的口头禅,可谓之曰:「深具教育意义」。一旦过了三年五载,爱情褪色,那女子芳心大变,要开溜时,作丈夫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爬到阁楼上找出录音带放给她听,你从前既然说「永远」爱我,「一辈子」爱我,「誓死」不二的爱我,现在你听听自己的话吧。

    问题是,她真的如此这般,要投入别的男人怀抱时,这种干法就能使她悬崖勒马乎?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