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1/2页)  怪馬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一套。全部节目,都在三流水准以下,顶多值十块钱,却硬卖一百,欺中国无人也。幸亏卖不上座,赔了个一塌糊涂。第二支逆流则是《宾汉》,票价四十元一张,嘴脸虽没有东宝歌舞团那么狞狰,却也着实可观,一家四口,前往看剧一场。连车带饭,需三百元,小职员的一个月薪水去了一半。除非是白痴,无人肯如此不顾命。我们谈观光事业时,曾引述经济原理曰:「最高价格,决定于最高利润。」东宝歌舞团赔累在先,搞《宾汉》的朋友大概学问甚大,认为使东宝赔累的原因是,东洋人那一套在中国人心目中开始走下坡路之故。东洋人走下坡路,似不是主因,主因在票价太高,超过一般小民的购买力也。现在有一剧焉,老头看啦可以年轻二十岁,女郎看啦可以更美,学生看啦可以聪明百倍,我想便是一千元一张票,都会人潮汹涌。可是,如果一棒子打死人,八公斤黄金一张票,恐怕没人问津矣,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柏杨先生便曾发誓不看超过二十五元以上的东西,那不是靠出卖劳力的朋友所能负担得起的。报载《宾汉》也赔了账,不得不提早数月下台。心中乃大喜,地头蛇无畏无惧,将来可能有别的片子票价更高,以示权威,不过赔啦总比赚啦,更能显得尚有天理也。

    在此二逆流中,我与老妻于昨天往看《锦囊妙计》,柏杨先生看电影,一向都买黄牛票,很少排队,这不是说我存心跟三作牌捣蛋,我这么大岁数,那有闲情去捣蛋?而是我从小就有奉公守法的坏习惯,(看那两位在斑马线上被压死的护士小姐可知,她们如能有柏杨先生的聪明,一看苗头不对,便赶紧变卦,就不致如此下场矣,你能说奉公守法不是坏事乎?)从前买电影票,一定排队,可是一直站得两腿发,双目昏眩,眼看再有三五人便轮到自己矣,小门却「砰」的一声拉下,票已售完。一次如此,尚有可说,经常如此,便不能再硬干苦干矣。当官的硬干苦干,尚且撤职查办;买票排队的硬干苦干,虽不怕撤职查办,恐怕是一辈子都难看一场电影。

    闲言表过,言归正传,我和老妻决定看《锦囊妙计》时,尚有一段争执,她的脑筋比较愚拙而老式,不喜闹剧。我受过新式教育,且会英文,见解自高人一等。当晓以大义曰:看电影不能专看剧情,那是土豹子的办法,只需看明星便可,凡是好的电影,其明星必强。盖剧本不好,成名的明星决不肯凑和一角。这跟写文章不同,无名的作家可能bào出一篇冷门,写文章是一己的工夫,费不了什么本钱。但电影谈何容易,千万美金投资下去,老?能找一个糟透了的剧本乎?能找一个不放心的人去挑大梁乎?

    《锦囊妙计》是《纽lún堡大审》后第一部好电影(一个人如果不看《纽lún堡大审》,就枉生一世,此片乃二十年来第一个好片,惜哉,已下了档矣),老妻所以反对它,因它是闹剧,但它迥异于其他任何闹剧。在哄堂大笑中(柏杨夫人笑得前仰后合,头碰到前座背上,碰得乱叫),有无数锥心的隐痛。在乱七八糟的场面里,有使人落泪的人情。此片只应美国有,黄帝子孙们老矣,僵矣;做不出那种热血沸腾的事矣。

    《锦囊妙计》中最紧张,最感人的镜头,在最后一段。公子第夫先生弄了一批地下好汉,和一批土头土脑货色,使他们扮部长焉,扮局长焉,扮法官焉,扮市长焉。呜呼,这群人物怎能上得台盘乎。然而为了拯救安妮,却不能不出此下策。当他们在地下室练习礼仪时,一举一动,都叫人绝倒(柏杨夫人的尊头,便是在那时候碰的),但是在笑声中,观众心上却蒙着一层yīn影,深恐他们届时露出马脚──而且相信他们非露出马脚不可,则安妮母女,羞愧之余,唯有相互自杀一途,与普通闹剧不同在此,深处亦在此也。

    当公子第夫先生发现地下室陷入包围,那是全剧高潮,西班牙伯爵父子在豪华绝lún的大饭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