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3/4页)  韩诗外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yù视好色,耳yù听宫商,鼻yù嗅芬香,口yù嗜甘旨,其身体四肢yù安而不作,衣yù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则乱,从之则穆。故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yù,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孔子知道之易行,曰:“诗云:‘牖民孔易。’非虚辞也。”

    ?之xìng为丝,弗得女工燔以沸汤,抽其统理,不成为丝。卵之xìng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夫人xìng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诗曰:“天生蒸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言惟明王圣主然后使之然也。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行可以为辅弼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语曰:“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相观而志合,必由其中。”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机,得失之要也,可无慎乎!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昔者,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故无常安之国,宜治之民,得贤则昌,不肖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以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鄙语曰:“不知为吏,视已成事。”或曰:“前车覆,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夏之所以亡者、而殷为之,殷之所以亡者、而周为之。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传曰:骄溢之君寡忠,口惠之人鲜信。故盈把之木无合拱之枝,荣泽之水无吞舟之鱼,根浅则枝叶短,本绝则枝叶枯。诗曰:“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祸福自己出也。

    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山林茂盛,则禽兽归之;礼义修明,则君子怀之。故礼及身而行修,礼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扶身,则贵名自扬,天下顺焉,令行禁止,而王者之事毕矣。

    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此之谓也。

    孔子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待之,辟称以喻之,分以明之,欢忻芬芳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恒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若夫无类之说,不形之行,不赞之辞,君子慎之。”诗曰:“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夫百姓内不乏食,外不患寒,则可教御以礼义矣。诗曰:“蒸畀祖妣,以洽百礼。”百礼洽则百意逐,百意逐则yīn阳调,yīn阳调则寒暑均,寒暑均则叁光清,叁光清则风雨时,风雨时则群生宁,如是、则天道得矣。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诗曰:“惟此圣人,瞻言百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言相养之至于晦也。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yù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曰:“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叁代之王也,必先其令名。诗曰:“明明天子,令闻不己。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此大王之德也。

    蓝有青,而丝假之,青于蓝;地有黄,而丝假之,黄于地。蓝青地黄,犹可假也,仁义之事,不可假乎哉!东海之鱼,名曰鲽,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达。北方有兽,名曰娄,更食而更视,不相得,不能饱。南方有鸟,名曰鹣,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西方有兽,名曰,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