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立法局委员彭震海的关系也处理得好。又如陈婉娴,九一年直选,她获得四万多票,只差一万多票即可当选,社会形象也很不错。这些都是工会培养的新领袖。

    调整工会结构,也是重点。工会会员重新登记,并且着重发展年轻的、文化程度高的白领阶级,成立新的工会来吸收这些人,而且在行动中树立新的形象来扩大影响。八四年工会开始整顿后,“左派”工会发展的人,每年约减少一万人(因年老退休或死亡),而发展吸收的新会员也约有一万人。“收支”相抵,保持十七万人。

    为了进一步发展工会,通过工会发展其他方面的群众组织,新华分社成立三个分区办事处即分工委以后,工会就实行双重领导,即基层工会由上层工会及分工委双重领导,业务工作以上级工会为主,党的工作以分工委为主,开始他们有些不习惯,抗拒较多。但双重领导的目的,是想在分工委统一部署下,除工会本身业务外,配合做一些其他工作,如屋的居民工作。九二年直选以后,我从报纸看,“左派”工会设立了分区办事处,我认为他们认识到地方工作的重要xìng了。

    香港工人阶级有三大特色:一是处于分裂状态,二是白领工人不断增加,三是流动xìng大、变动xìng大、福利少。

    大多数工人并未加入工会组织。工会总人数不到二十五万,如以香港有八十多万产业工人算,只占三成;如按香港工人阶级二百八十万人算,工会会员还不到百分之十。

    处于这样状况下的工会,又分为左、中、右三派。“左派”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右派”工会是台湾guó mín dǎng控制的,还有“中间”工会,主要领袖为基督教工业委员会的刘千石。

    三种工会,“左派”的力量比较大,当时号称有二十万人,其中登记、缴会费的有十七万人;“右派”工会有三万多人,“中间”派工会有二万至三万人。

    由于左、右两大派势力的划分,香港的工会、工人阶级一直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彼此很少往来。

    港澳工委的方针,是逐步解决香港工人阶级分裂的状态,要求“左派”工会做统战工作,争取和“右派”工会、“中间”工会团结合作。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左派”工会举行纪念酒会,工会、新华分社都邀请“右派”工会的人士参加。我每次都到场。八五年,我利用参加工会酒会的时机,主动同香港“右派”和“中间”工会的领导人、工会工作者见面,进行了一次不算座谈会的座谈会。那天,事先并未如此安排,“左派”工联会郑耀棠告诉我,他们都在,我临时提出要去看看他们,并坐下来谈话,主要讲香港工人要团结起来,不要分左、中、右,一起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繁荣香港而工作;并且解答了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看来比较满意。“左派”工会与“右派”工会逐渐地增加了联系,香港政府组织劳工顾问委员会,港英政府有意让“右派”工会也有代表担任委员;“左派”工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抵制,二是也参加这个组织,我们决定参加,确定同“右派”工会合作。并联手选代表,形成左、右两派工会联合的局面。

    鉴于香港实际的情况,工人对共产党的看法,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白领阶层本身就意见分歧,因此吸收他们进入“左派”工会的可能xìng不大,要团结这些人,就要发展“中间”工会。我们决定支持港九劳工社团联会的李启明等人所组织的“中间”工会,并推荐李当咨委会副主任,以提高他的知名度。

    要争取“中间”,不仅对工人,也要对教师、公务员做工作。素图话(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会长)曾经是年轻教师爱中国、要求回归中国的这一派,他曾经自己要求参加共产党。我到香港后,每年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