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5 章(第1/4页)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邵见面。邵逸夫表示谢谢,会考虑我的邀请,但认为“时机未到”。我表示理解。因为他的事业同台湾联系很深,至少他的影片和录影带要在台湾发行。他如同大陆关系过于密切,会受到影响。当然,他同台湾的关系、利益可能还远不止此。

    邵逸夫自从到大陆参观、了解情况后,就开始向内地捐款,主要对象是教育界。第一次捐给内地十几所中学,总共一亿港币。教育部门很重视,由国家教委负责人腾藤带队,组织内地著名大学的校长来到香港,一方面接受捐款,一方面表示感谢,在香港举行隆重仪式。各大学都准备了艺术价值很高的礼物、纪念品回赠给邵逸夫。

    以后,几乎每年邵逸夫都有捐赠。内地许多学校,知道消息后,纷纷对邵逸夫提要求,有些直接写信给邵。后来,国家教委自己也提了方案,要求邵逸夫继续捐助,要新华分社转jiāo。

    工委讨论后,一致认为,邵每次捐款,都是主动提出的,国家教委这种做法,对邵可能产生误解,仍应该让邵主动,我们都不同意把教委的信转jiāo给邵逸夫。

    果然,邵逸夫把那些单位直接给他写信,以及口头向他提的要求,全都转到新华分社给我,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后来,邵逸夫主动提出方案,每年捐港币一亿左右,捐赠单位增加,但捐给每单位的数量减少。以后,他又改为资助小学。那几年,他前后捐给国内教育界五亿多港币,应该说,不少于李嘉诚捐给汕头大学的数量。

    邵逸夫关心甘肃敦煌古迹,捐出三千万港币,资助保护莫高窟壁画。李储文退休回上海后,曾专程到香港要求邵逸夫资助上海天蟾舞台改造,邵捐了一千万港币。

    邵那几年是香港艺术节的主席,每次请内地剧团到香港表演,总会邀请我们去看看。也经常招待我们到九龙邵氏影片公司片场吃饭、看影片。他希望内地能放映他的国语影片。我让文体部负责人韩力去同中央文化部、中影公司商量,希望他们能满足邵逸夫的要求。我讲邵的要求并非为赚钱,而是希望他的影片在大陆发行,有些片子,我看是可以在大陆放映的。我希望内地能够多买些邵氏的影片。韩力跑了几次,有关方面表示可以买,但出价很低。其实,邵逸夫要求并不高,实在是内地出价太低了,邵逸夫不肯这样子卖。我理解,他不是在钱上计较,而是面子上过不去。邵逸夫希望他的影片能正常地进入大陆,“送”不好,但卖也要有个合理价。价太低,市场上不好jiāo代。

    我一再要韩力与文化部门和中影公司做工作,都做不通,这件事就一直没做成。

    邵逸夫很欣赏大陆的艺术发展,特别对昆曲感兴趣。他也很欣赏河北梆子著名的女演员裴艳玲,认为她文武双全,既精梆子,又善昆曲,认为大陆称她国宝,当之无愧。邵并建议用录像把她的艺术保留下来。我有意让裴艳玲与邵合作,满足邵的愿望,后因“六四”发生,未能实现,亦一憾事。

    亲台的江浙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徐季良,我请人向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表达问候,听说他身体不好,我愿意登门拜访。他回复,表示感谢,称身体不好,会见之事,以后再说。但他让一些副会长出面在江浙同乡会俱乐部邀请我共同聚餐。见面时,在笑谈中叙述乡情。我还表示希望能成为同乡会的会员,他们当场表示欢迎,一下子情绪融洽起来了。他们向我问了一些有关香港的政策问题,没有谈两岸关系,以后,继续接触。

    后来,大陆经济学家千家驹到香港访问,我请他夫fù吃饭,千家驹说,他同徐季良是老朋友,想去看看徐。徐表同意,并邀请他吃饭。千家驹问我可不可以去?我讲,这是很好的事情,我要去见徐季良,他不肯见我,现在他要见你这是再好没有的事。

    这件事使我更深信:广泛利用各种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