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4/4页)  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主义”,与需要静下心、沉住气、卧薪尝胆般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相比,成本低、代价小,见效快,但结果是一方面逢日必反,另一方面是对日本的无知,甚至毫无”知”的愿望。历史已经证明,”小日本、大中国”的轻佻心态正是造成”大中国”总是胜不了”小日本”的关键。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一些热血青年,来到中国从事谍报工作,几乎走遍大江南北,进行艰苦卓绝的实地调查,根据他们的情报编纂而成的《清国通商综览》,出版后居然有2300 多页之巨,比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更深地吃透了中国国情,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文献。他们当然是中华的敌人,但这样的敌人,在值得我们痛恨之外,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吗?我在海外倾己所有,收藏与晚清历史有关的海外文物,也是力图对这种实证主义、行动主义的一种实践尝试,”爱国”是需要行动的。

    历史研究,或者仅仅是尝试对历史现场进行还原,需要的是三要素:史料、史料,还是史料。史料就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新闻采访”,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角度,这些是接近真相(但永远不可能抵达)的基本条件。

    我总觉得,历史研究,必须要具备新闻记者和律师的两种秉xìng:要像新闻记者那般敏锐,也要像律师那般挑剔和严谨。这是我所从事过的两种职业,我觉得或许正是这两种职业的训练,才能使我从堆积如山的史料中淘出宝贝,也能使我从不迷信任何既定结论或任何权威。在”拾荒者”的定位之外,我总觉得自己还应是个籍着史料、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采访的记者,多看、多记、多思考,这样的”历史新闻”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人生苦短,而历史却悠长得接近无限大。在历史面前,我们永远是盲人摸象,这是我们无法超越的局限。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要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摸到整只象,更不应假装自己有能力看到所谓的全局。这样,当我在自以为历史或许是条dú蛇的时候,就不会对他人认为历史是面战鼓而感觉震惊。

    因为,我只是摸到了大象的小尾巴,他却有幸摸到了那伟大的象屁股。这时候,我只能说:不求最大,只求最佳!

    雪珥 2009年5月于南洲雪梨北石斋

    绝版甲午 第一部分

    谁动了李鸿章的nǎi酪?

    1894 年9 月8 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zhà弹”却在紫禁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

    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向以敢言著称的张仲,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