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水流不算太急,但河槽深陷,河堤陡峭,水深丈余,无法徒涉,没有船就无法通过。

    没有找到船,先遣部队只好架起浮桥,但很快就被敌人的飞机zhà坍了。

    形势越来越危险。敌人正以十几个师的兵力从背后向我追击,第58师等三个整编师距离我只有50余里,第二天清晨8 时以前就会赶到。我军正面临被敌师挡住去路……

    后有追兵,千钧一发,万分险恶。

    刘邓听了先遣队的汇报,此时尾追的敌人先遣队已经和我后卫部队接火。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过去!”

    刘伯承赞同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家明白这句话吗?”

    大家明白:当冤家对头狭路相逢时,只有勇敢地冲上去决一雌雄才是惟一的出路;谁想转身后退,谁就把自己的脊背亮给了对手。战争不仅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战争还是力量的角斗场。

    刘伯承接着说:“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飞机大pào有多少,我们都要以进攻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这里打开一条血路。历史决不能逆转,大军南下的战略决策决不能改变!”

    作为一支大军的统帅,在危难关头能传播信心是他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

    无声的力量从统帅身上辐shè出来,大家听着刘司令、邓政委的命令,真切地感到刘邓连在一起是一座威严的大山,一座威严的大别山。

    在刘邓的带领下,部队开始了反击……无数战士的身影在火光中一掠而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同他们一起端着上了刺刀的步qiāng与敌人展开ròu搏战……

    突击队打开了一条长10里、宽8 里的通道。刘伯承拄着一根断木作的拐杖,跟在冲锋的战士后面踏上浮桥,邓小平紧挨在他的身旁,不时的搀扶一把。子弹在身边飞着,pào弹在附近zhà响,刘邓大踏步走过浮桥,迎着纷飞的子弹,又走向阵地下午4 时,中路南下部队全部过了汝河,在这两军狭路相逢的汝河边,刘邓大军是勇者。

    刘邓大军勇渡汝河,打破了蒋介石企图消灭刘邓于汝河以北的梦想。

    8 月27日,刘邓大军又勇渡淮河。

    从8 月7 日至27日,历时20余天,刘邓大军行程千里,涉过黄泛区,渡过涡河、沙河、颖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重要河流,先后解放宁陵、雅县、拓城、毫县、淮阳、沈邱、新蔡、项城、上蔡、临泉、息县等11座县城,直驱guó mín dǎng的后方。8 月2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部队全部到达大别山北麓的商城、光山、息县、演川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大反攻的序幕。

    8 月30日,刘邓特电告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

    此时,在陕北的máo zé dōng正焦虑地等待着刘邓的消息。因为几天前他刚刚获知guó mín dǎng军的数十个旅正在对刘邓进行围追堵截,他一直在地图上反复查看,并曾给陈粟发电,催促他们抓住山东战场guó mín dǎng军第5 军、第57师歼击,并攻占一切敌薄弱据点,以支援刘邓大军。获悉刘邓顺利跃进大别山,máo zé dōng和周恩来、任弼时等心里一块石头落地。máo zé dōng手拿电报反复读了好几遍,忍不住对周恩来、任弼时说:“我们终于熬出来了!”并称赞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据说,在南京的蒋介石闻言,暴跳如雷,一连骂了好几个guó mín dǎng军政主官,撤了总指挥王敬久,甚至摔了茶杯,打了侍卫。

    24.陈粟激战沙土集

    8 月31日,陈毅、粟裕复电中央军委,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