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6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终有一别,再送,就要送过淮河了,我们分手吧!”邓小平轻轻点了点头说:“你要多保重!”并接着对张际春叮嘱道:“你要多cāo劳些,照顾好司令员。”刘伯承也对陪送的李先念说:“请你协助邓政委指挥好部队。”

    刘伯承翻身上马,一面走一面吩咐身边的随员们说:“如果我们北上受阻,不幸被敌人冲散,大家就原路向南集中,到文殊寺去找邓政委。”并特别嘱咐电台要按时和邓政委联络。

    从此以后,刘伯承增加了每天早晨向警卫员问话的内容,第一句话必定是:“政委在什么位置?几时取得的联系?他周围的敌情如何?我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刘伯承分兵北去,白崇禧摸不清虚实。为了阻止刘邓部队在淮北得到补充和发展,也为乘机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采取围攻和追剿并举的方针,令整编第11、10、85师向淮河跟追。

    留在大别山的主力,在邓小平、李先念等的领导下,结合军区部队和人民武装,采取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将其牵到外线,以小部牵制大敌,以大部消灭小敌的方针,适时地集中或分遣兵力,内外线密切配合,粉碎了白崇禧的残酷围攻。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共歼灭敌人1l万多人,收复了太湖、英山、广济、潜山、岳西、黄海“、礼山等10余座城。与此同时,第10、第11纵队乘敌主力被吸引于大别山的有利时机,迅速向桐柏、江汉地区展开,横扫敌人保甲系统和土顽武装,占领广大乡村,建立各级人民政权。至12月底,共歼敌4000余人,解放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京山、钟祥、天门、潜江等城。这一胜利,威胁到guó mín dǎng军的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使他们不得不急忙从大别山抽调部队回援,从而有力地配合了主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斗争。

    经过以上三个回合的斗争,刘邓大军终于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扎下了根,胜利实现了máo zé dōng预料的最好的前途。在此期间,中原三支大军互相配合,机动作战,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县城百余座,在江淮河汉之间建立了中原解放区。

    解放军南下三支大军紧密配合,经过一个月战斗,共歼敌6.9 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12月底,三路大军胜利会师于遂平西平地区。从此,中原出现了新的局面,豫陕鄂与豫皖苏两大解放军区连成一片,还创建了桐柏、江汉解放区,三支大军也由各自作战转为直接的密切配合作战。

    在máo zé dōng、党中央精心组织指挥下,解放军三支大军南下在中原站住了脚跟,把国共作战的战线从黄河一线迅速推进到长江一线,给guó mín dǎng造成很大的威胁,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 多个旅中的叨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这在国共大决战的初期,具有决定xìng的战略意义。

    战局的急速逆转,宣告了蒋介石和他的美国顾问战略上的失败。对此,蒋介石在1947年11月30日写的(本月反省录)中,有一段绝妙的自白:全国各地战场皆陷于劣势被动之危境,尤以榆林(陕北)、运城(山西)被围日久,无兵增援;12日,石家庄陷落之后,北方之民心土气尤完全动摇;加之,陈毅“股匪”威胁徐州(江苏),拆毁黄口(江苏)至内黄(河南)铁路,而后进逼徐、宿(安徽);陈赓“股匪”窜扰豫西,南阳、安阳震动;江南各省几乎遍里草木皆兵之象……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

    中共中央军委、máo zé dōng挥师南下,经略中原的神来之笔,同样使苦心孤诣助蒋内战的美国政府受到强烈的震动,刘邓大军甫渡黄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中国发生了“大事件”,“军事形势有利于共军”:“guó 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