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 章(第1/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滇系军人,蒋介石倒行逆施,确实不得人心,不能再跟他走向深渊了,但是我们同共产党打了几十年,人家会同意我们起义吗?所以思想包袱很重,十分沉重地说:“军座,你是知道的,我年少从戎,本想为国为民、御侮安邦出点力。但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是自相残杀。我不是铁石心肠。我的心伤透了。说实话,我是厌倦了,也不想再参与了。对蒋介石,我早已丧失了信心,独裁昏馈,不足以为其群首,再跟他走,势必走人末路。但共产党就比他好么?我不敢肯定,贸然跟着走,恐怕也是一个泥潭。我看,我们不如就此把部队拉出去,放下武器,解甲归因吧。当一个自由的百姓比什么都好。”

    陇耀不满白肇学的态度,质问说:“肇学兄,我不赞成老兄解甲归田,军人放下武器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要带两三万人去投降?这几年受蒋介石的气太多了,我们发表讨蒋起义宣言,拿着qiāng向蒋介石报五华山之仇!没有蒋介石,抗战胜利后,我们决上不了内战战场。”

    白肇学一听也有些生气:“你怎么不讲道理?我是说我的看法!”

    白肇学还想说什么,被曾泽生阻止住了:“都是路,走法不同罢了,我们大家深思熟虑一下,就会趟在一起的。”

    陇耀说:“我看,合起义无第二条路。”

    白肇学说:“我是实在不愿再当兵了。”

    曾泽生见他俩争起来了,怕伤了和气,误了大事,急忙制止住他俩,说:“事关重大,从长计议。大家再想一想,今天决定不下,明天再研究吧!”然后三个人又反复谈论着蒋介石集团祸国殃民的罪恶,以及军队当前所处的艰难境况,各自内心的伤痛,等等,一直谈到凌晨3 点。他要厨房搞了点“夜宵”,吃完之后才把两位老部下送走。

    白肇学回到家里毫无睡意,坐在沙发上苦苦地想了一夜。

    他想起1924年孙中山先生倡导新三民主义,改组guó mín dǎng,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掀起了大革命浪潮。当时自己在广东滇军干部学校学习,学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亲自介绍自己加入中国guó mín dǎng。

    他想到滇军前辈在蔡锷将军领导下讨袁护国的光荣传统,想到第60军在台儿庄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赢得了各界的尊敬和赞扬。

    他还想到,潘朔端将军托人给自己捎信,说共产党坚持“爱国一家,不分先后,既往不咎,量才录用”的政策,要自己认清形势,作出明智的抉择。是啊,张冲和潘朔端原来在滇军中也身居高位,人家共产党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而蒋介石失道寡助,众叛亲离,自己不能再替他卖命了。

    想到蒋介石和guó mín dǎng军,白肇学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在东北,蒋介石和guó mín dǎng军已是臭名远扬,东北老百姓称蒋政权为“二满洲”,还编了一首流行很广的民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白天要劳工,夜晚要姑娘,民脂民膏搜刮光,够呛够呛真够呛广蒋介石曾夸下海口,要在一年内消灭东北共军。可是,现在快两年了,解放军越打越强,而国军却整团整师地被消灭,有的高级将领投奔共产党,或者率部反蒋起义,部队士气越来越低。古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来这场内战的前途不容乐观,在这样与民意相悻的政治集团内,个人升官发财的路也是走不通的。为了长春数十万父老,为了第60军数万三迤健儿,自己应随曾军长率部反蒋起义,曾泽生和他的两位师长作出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者来说,顺应历史,顺应人民,就是英雄豪杰,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立了一座丰碑。曾泽生在黑暗中选择光明,正是明智之举。

    解放军攻锦战役打响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