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进一步了解苏军在东北只占领中长路沿线的大城市,许多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或为真空地区,或为匪伪盘踞。苏军虽碍于中苏条约不允许八路军在其撤退前进入东北,但不用八路军番号即可得到默许。人民自治军在东北扩兵极容易,每一号召都有数百人参加,极有利于军队发展。
在这次会议期间,政治局以刘少奇名义给在重庆谈判的máo zé dōng、周恩来发出了电报。电文指出:今天下午,有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代表贝鲁罗索夫中校乘飞机由沈阳到此,并由我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曾克林(现任沈阳卫戍司令)同来。贝中校明日飞回沈阳,今天拟与贝中校正式谈话,详情另告。传令电台等候。
当天晚上,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并就东北局势和中共的政策展开讨论。政治局成员一致认为,东北的条件太好了,蒋介石还没有来得及进入东北,这是我党占领东北的天赐良机。
朱德兴奋地说:“冲央要迅速派人到东北去,要准备40万至O 万军队。”
刘少奇拟组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想法已有多时,曾克林的汇报促使他定下了决心。经过集体讨论,通过了两项决议:(一)立即成立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马上随苏军飞机去沈阳。“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活动,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接受其领导。”
(二)从华中、华北派遣100 个团的干部去东北。“不带武器,穿便衣作为劳工到满洲找东北局。”在进入满洲边境时,绝不可被红军及英、美、guó mín dǎng人发现,绝不要经过有红军驻扎的地方,并且一旦进入满洲境内,即须使用满洲本地番号,消灭八路军原有的证件。“只有用东北地方部队的名义和非共产党的面目,才有可能得到红军的帮助。
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强调说:“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的强大力量。”并指出:“这是千载一时之机。”为了加强东北的力量,完成控制东北的任务,中央改变南下意图,并将原来计划从延安等地派到中南华东的部队和干部一律改派东北;并准备从各解放区抽调10万主力部队和两万干部到东北。
关于苏方的要求,政治局会议决定按照中苏条约处理,撤出单个部队,一部分转人农村。会上,张闻天、李富春、高岗也纷纷请战,要求去东北工作。会议直到深夜才结束。
立即组成东北局是经营黑土地的当务之急,为此9 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东北局的决定。全文如下: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并以彭真为书记,他们已在奉天之沈阳城市设立机关(对外不公开),各地到东北干部及党员,可到沈阳城南街张作霖公信卫戍司令部找司令曾克林(党员)即可找到东北局接头。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活动。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接受其领导。
中共中央还决定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6 人乘苏军的飞机离开延安。
由于考虑到苏方实行军衔制,而中共方面则没有军衔,为便于开展工作,在彭真一行离开延安时,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央军委主席máo zé dōng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授予段子俊、莫春和上校军衔。并用中俄两种文字书写了任命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还于当天将上述重要情况通报各中央局,并向máo zé dōng作了报告。该报告如下:各中央局:我冀东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奉命率1500人于日寇投降后向东北前进,曾配合红军打下山海关、兴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