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败了蒋介石打通津浦路的企图,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争取和平的斗争。这正如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所说的一段顺口溜那样:山是老子开,树是老子栽。
谁敢来摘果,叫他把qiāng放下来!
陈毅的这段话,生动地道出了广大军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誓死保卫抗战果实、保卫解放区的坚定信念。
根据máo zé dōng电示,周、王此后在与guó mín dǎng商谈中,以及在指导中共南方局的工作中将工作重点转向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yīn谋上去,并先后邀集民主党派领袖黄炎培、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罗隆基等座谈,告以guó mín dǎng发动的内战yīn谋。
11月11日、15日,国共两党代表又先后进行了会商。该两次商谈重点是谈东北问题。也正是在双方会谈之际,guó mín dǎng“外jiāo接收”在东北受挫后,决心实行“武力接收”,东北内战因此突起。会谈中,guó mín dǎng代表坚持蒋军进入东北强行接收。中共则希望东北能经过和平协商,成为民主实验区。然而。两党观点相差甚远,在东北问题上也如同其他重大问题一样,双方根本谈不到一块儿。在会谈中,guó mín dǎng代表提出请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调解双方冲突。但是中共早就对赫尔利失望了,认为“此人太不公平”。而赫尔利本人也丧失了美国政府对他的信任,就在11月底,他最终被白宫炒了“鱿鱼”。
11月25日,周恩来乘飞机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随着谈判大师周恩来的返回八双十协定》签字后的又一轮谈判遂告结束。
一个多月的谈判之所以未能取得任何进展,从表象上看,似乎是由于双方都企图为争得战场上的优势创造条件,但究其本质,guó mín dǎng方面拒绝无条件停战才是根本原因。因为争论的一切问题,都是由guó mín dǎng军队进攻华北解放区而引起的。正是由于guó mín dǎng方面企图垄断受降权而执意进兵,才最终导致了这一阶段谈判的失败。诚如中共中央当时在给周恩来的一份电报中所揭露的:“泪前的谈判,彼方全为缓兵之计,并无诚意解决问题,彼方一切布置均为消灭我党。”既然guó mín dǎng方面缺乏诚意,谈判的双方最终不欢而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一点必须明确。虽说这一阶段的谈判失败了,而且内战的危机也随之变得更为严重,但周恩来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却是冷静而客观的,其反内战求和平的信念依然是坚定的。返回延安后,他在为供中央领导人传阅而撰写《关于国共谈判》的书面报告中说,自máo zé dōng离渝后,guó mín dǎng由和偏战,谈判陷入僵持阶段,但中间也有起伏。从总体上看,蒋介石是摇摆不定的,现在要他放弃fǎn gòng思想和灭_企图而自动地做到国共亲密合作,这是不可能的;但目前他要下讨伐决心,宁进行长期内战而不惜,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和平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蒋虽动摇,也不能完全背道而驰。因此,“边打边谈会成为相当时间的国共关系的特点。”国共两党一时偏和,一时偏战,在和中酝酿着战,在战中又酝酿着和,斗争将是严重的复杂的。为此,我们应本着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的基本方针,实行政治进攻、军事自卫的原则,确定双十会谈纪要我方提案为基本价钱,来进行“边谈边打”的谈判。“和平方针是矛,坚强抵抗是盾。战而遇到抵抗,使其知难而退”,“争取和平阶段的到来”。实践证明,周恩来的估计及其所提出的谈判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19.陷于僵局的谈判
“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