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2/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找歼敌机会。1947年1月20日至28日,聂荣臻以第4纵队、冀晋军区第3分区和冀中军区第9分区为主,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保南战役。攻克平汉路望都、定县、新乐等据点,歼灭guó mín dǎng军地方部队8000多人,取得了晋察冀自解放战争bào发以来较大一次少有的胜利。máo zé dōng对此立即致电予以表扬:“连续攻克望都、新乐、定县,歼灭侯如塘等部,甚慰。望对指战员嘉奖。你们已在平汉线上取得主动,望在今年上半年用围城打援各个歼灭之方法,将平汉线上蒋系各军基本解决,以便下半年主力转人平绥线解决傅作义。”

    然而,晋察冀军区在刚刚取得几次作战胜利后,在接下来的一战中再度失利。2月6日,guó mín dǎng军乘晋察冀主力南下之机,命第94军和第16军发起向易县进攻。聂荣臻立即命第3纵队主动撤离易县,采取诱敌深人的战法,吸引guó mín dǎng军冒进。同时令第2纵队出击徐水,阻止第53军东援,以利歼击进攻易县之guó mín dǎng军。当第94军占领易县姚村时,此时出现了十分难得的歼灭大股孤立之敌的良机。聂荣臻下令第3、第4纵两个纵队,迅速北进,突然包围了姚村的guó mín dǎng军第94军军部及所率5个团,兵力对比是18个团对5个团,占绝对优势。正当要发起总攻时,第4纵队因一个错误情报误传guó mín dǎng军姚村之敌已分途突围。第4纵队遂下令追击,结果导致整个作战失利。此战只歼敌两个营。

    至此,聂荣臻部自转战察南、平汉线以来,已作战4个月。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给晋察冀第二个四个月的作战任务是“歼敌6个旅”。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2月,晋察冀军区在4个月的作战中,共歼灭guó mín dǎng军8个团,折合2个半旅,连同地方武装约2万人。在异常艰苦的转战中,晋察冀战略区军民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取得部分作战的胜利,取得了与guó mín dǎng军作战的经验,但仍然没能走出自大同战役、张家口保卫战以来连续失利的yīn影。打一场彻底扭转战局的大胜仗是最为需要的。

    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主席对晋察冀战略区的局面也十分焦虑。1947年2月ZI日,保南战役一结束,máo zé dōng专就晋察冀作战指导问题致电聂荣臻:“你们最近时期在保易间争夺战,是在被动情况下进行的,故打不出仗。今后应学习陈粟、刘邓、陈谢三区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方针”。“总之,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聂荣臻对作战指导存在的问题也有总结。他在回忆录中指出:“那时候,我们的一些作战行动,往往为敌人的行动所吸引,费力气不小,歼敌却不多。有些仗打得不痛快,根本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主动权。”

    第十五章鏖兵东北

    1946年的冬天,是东北民主联军最困难的时期,也是东北民主联军创造战争奇迹的波澜壮阔时期。

    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与杜聿明指挥下的“青一色”的美式装备的东北guó mín dǎng军,展开鏖战。杜聿明采取“南攻北守”战略,而林彪则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个“北攻南保”。整整与杜聿明在白山黑水间打了七个大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遏制住了guó mín dǎng军的全面进攻,并把东北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稳稳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上,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半年内解决东北问题”的美梦。

    54.杜聿明的“南攻北防”战略

    东北战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