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3/4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国共双方来讲,都是一个独立的战场。打仗用强将,这是常理。máo zé dōng用了他长期以来最得力的爱将林彪,而蒋介石用的是最优秀的学生杜聿明。

    自1945年冬天,林彪与杜聿明各自统率大军进入东北后,他们之间的军事智慧的大较量就开始了。

    在第一次较量中,杜聿明仗着人多器精硬是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松花江边,林彪饮恨败走四平街。当林彪踏上北撤的途中,还不时地回头张望着身后留下的土地……潜台词是:“我林彪一定要打败杜聿明”。

    1946年冬天,则是林彪与杜聿明第二次的较量。其实,第二次较量已经在1946年10月底开始,双方已进行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即新开岭战役。这是林杜四平街较量后第一次相见。第一回合,杜聿明丢失了“千里驹”李正谊第25师。刚一对局就先丢一“车”,这已经预示着杜聿明前途的凶多吉少。但对美式装备、美式训练guó mín dǎng正规军、正规战已经着魔的杜聿明,根本就认为林彪不敢与他打堂堂正正的战争。可怜的杜氏竟然忘了中国人的军事老祖宗、有着世界军事泰斗之称的孙子军事学说兵争有奇、正之分的道理。

    因此,杜聿明在新开岭地区遭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创后,仍然雄心勃勃地向蒋介石夸口“要在半年之内彻底消灭林彪"匪部”,平定东北。

    1946年冬,东北guó mín dǎng军共有全副美械装备的正规军7个军,20个师约25万人,连同20个新建的保安团、2个jiāo警总队、4个骑兵支队(相当于师)、7个骑兵团以及pào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总兵力约40万人。除以新编第1军主力布防吉林、长春、九台、德惠、农安地区,监视松花江以北之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以第71军驻守四平、八面城、梨树、辽源。通辽地区,担任侧翼掩护外,其余5个军(新编第6军、第52、第93、第60、第13军)均集结于南满,一部位于热河北部。此时,杜聿明所属多数部队由于出关作战以来尚未受到过解放军的沉重打击,因而将骄兵怠,盲目自信,经常照搬美国军队的战术,采取多路、多股迂回包抄、分进合击的战术,以团或营的建制单独活动。

    进攻东北的guó mín dǎng军的自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全系美式装备且不说,这些部队都是参加过抗战的主力部队,其中有数个军都是从印缅战场直开东北的。部队士兵中老兵比重较高,据对海城起义的第184师1个连队的调查,全连112人,军龄在3年以上的老兵达70人,占62.5%,5年以上的也占1/5.部队的战斗力比较强。因此,杜氏敢夸下海口,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与林彪进行的第二次较量时,杜聿明制定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虽然受到了“丢车”事件的影响,但总体上没动,只是调整了军事计划。其新的战略企图是,乘东北民主联军第3、第4纵队在临江地区立足未稳、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之际,集中南满地区的guó mín dǎng军向以临江为中心的长白山解放区大举进攻,一举将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集团歼灭或困绝于长白山地区,然后转兵北犯,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可见此时的杜聿明胃口倒还不错。

    其军事部署是:以孙立人之新编第1军、廖耀湘之新编第6军,曾泽生之第60军、陈明仁之第刀军各1个师,赵公武之第52军2个师共6个师,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以新编第1军、第力军各两个师扼守长春、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其中以新编第1军新38师驻守吉林、乌拉街和九台、其塔木一线;以第50师驻守德惠及陶赖昭以南地段,控制江防和农安、靠山屯一线;以第71军第87、第88师,分别驻守四平、八面城、通辽、郑家屯之线。此外还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