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2/4页)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战时经济体系,在这一年生产了3.5 万架作战飞机、2.4 万辆坦克和数万门强击火pào。通过《租借法案》苏联还得到大量的援助。苏军新建了78 个师,总兵力超过700 万人,还储备有9 万多名军官。苏军在人数和装备方面均已超过法西斯军队,苏军士气空前高昂,打败法西斯指日可待。

    F苏军反攻如卷席纳粹兵败似山倒

    1943 年,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已如江河日下。德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潜艇战中开始受挫。德国空军,由于美国使用了远程战斗机,已丧失了在本国领土上空的制空权。德国的各大城市遭到了昼夜轮番轰zhà。骄横拔扈的德国陆军不仅丧失了原来犀利的进攻能力,而且也没有那么充足的部队来保卫与驻守空前庞大的新版图。

    在苏德战场,局势也有了根本xìng的变化。长期的消耗xìng战役和恶劣的苏联气候使来势汹汹的德军成为强弩之末。到1943 年年底,苏联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它已不再需要为生存而斗争。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会战之后,苏军开始控制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在苏联国内,人民群众的战斗情绪非常高昂,人们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这场卫国战争之中。敌占区的人民组织起游击队,使德寇疲于应对。敌后的人民则自发xìng地捐款、捐物,参加义务劳动。一个农民甚至捐了一架军用飞机,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苏联的军事生产能力保持了上升的势头。1943 年的坦克总产量达到了2.4 万辆,其中包括1.4 万辆中型T34 坦克、2500 辆重型KV1 型、KV2 型、KV85 型坦克。火pào的产量也大大增加,除2.3 万门坦克pào与3.7 万门高pào外,还生产了4500 门野战pào与反坦克pào。飞机的产量则高达3 万架。但是,纳粹德国远非是一触即溃的。这个军事怪兽仍很有战斗力,只要有足够的喘息时间,它就能像恢复它的工业生产那样恢复它的武装力量。希特勒仍信心十足地做他的黄粱美梦,对任何媾和建议置若罔闻。他在欧洲占领区的令人发指的暴行,已把和解的所有道路都堵死了。对于他来说,要么得到一切,要么失去一切,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这个战争狂人下定决心要把战争继续打下去。

    1944 年来临之际,盟军方面开始策划对法西斯全面、彻底地打击。英国和美国向苏联允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并积极筹备登陆作战计划。在这种有利形势下,苏联红军在1944 年向德国军队大举反攻,准备将德寇全部逐出苏联领土。苏军在这一年之内共发动了10 次较大规模的反击,历史上通常称之为斯大林式的十次打击。

    经过这一年的打击,德军在东线崩溃了。第三帝国大厦将倾,摇摇yù坠。

    一冬攻势大反攻的号角

    1944 年初,苏军与德军的战线,从北往南,大体上从拉多加湖南岸,经斯摩棱斯克,南下沿第聂伯河为界。该线以西的列宁格勒州、白俄罗斯、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广大区域仍在德军占领之下。驱逐敌寇出境,解放敌占区的全部领土,是苏军1944 年的主要作战任务。当时,在苏德战场上尚有500 万德国军队,而苏军的作战部队约为650 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苏军也占有绝对优势。苏军拥有大量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此外,由于是在本土作战,苏军还有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实力雄厚的预备队和活跃在敌占区的近百万游击战士的紧密配合。总之,苏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苏军最高统帅部战略的基点是立即开始发动全面冬季攻势以达到出敌不意的目的。他们选择了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两个地区实施进攻,想将远至苏联与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