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5 章(第1/4页)  从苏联到俄罗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坟墓的时候,难道能够同这种人谈论什么文化?每当我想到一个希特勒德国的存在,想到这个国家已使十个国家沦为奴隶,我就感到羞于直视朋友的眼睛,害怕听到亲人的声音说纳粹像人类,哪怕表面上像,都无法令人容忍。”(《真理报》)大会还通过一项“致全世界犹太兄弟宣言”。团结全世界犹太人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气氛高涨。斯大林极需世界犹太人的帮助,因为他们当中有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金融界寡头、工商业巨子、左右世界舆论的报业大王。国际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呼之yù出了。埃利希和阿尔特认为自己是委员会理所当然的领导人:成立委员会是他们发起的,他们在西方是人所共知的反法西斯斗士。然而这时,波兰流亡政府在lún敦成立,并向苏联派遣大使。埃利希和阿尔特立即拜会大使,接受大使的指示。指示之一是寻找失踪的波兰军官,阿尔特还准备到乌拉尔集中营探查关押在那里的波兰士兵,以便把他们组成军团同红军一起对德军作战。他们完成任务后将前往lún敦向自己的政府报告。这两位过分积极的波兰斗士触到苏联的隐秘。四千名波兰军官的遗骸早已埋葬在卡廷森林的黄土中,万一被两位波兰人发现,世界上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极大地损害苏联的形象。这两人又在苏联监狱里关了一年半,对苏联监狱的真实情况相当了解,如放他们到英国去,不知会向西方说什么坏话。堵住他们嘴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永远无法开口。苏联国家安全部邀请他们商议事宜,两人高高兴兴地去了,从此再没出来。直到1943年,维辛斯基在莫斯科、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在华盛顿,才同时宣读莫洛托夫的声明:“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后仍从事敌对苏联的活动,号召红军战士立即停止同德军作战,并同德国签订和约。”声明之荒谬,用不着解释。

    蓝英年:比罗比詹的噩梦(2)

    斯大林迫于财力和物力的需要,于1942年4月成立了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把希特勒改为法西斯,所以这个日期也是正确的。这个委员会并非国际组织,只是苏联一国的组织。任务更加单纯:向美国犹太阔佬要钱。但苏联没有西方知名的犹太人,国内犹太作家所写的作品多半是歌颂苏联政府如何关怀犹太人的宣传品,没翻译到西方去,更谈不到流行了。再伟大的演员不到国外演出,外国人也不会知道。没办法,只好矬子里拔将军,把在苏联稍有名气的犹太作家、演员和艺术家选入委员会。其中还有几位只用犹太语写作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译成俄语后在苏联才拥有读者。我只介绍几位本文将多次提到、但中国读者完全陌生的委员。米霍埃尔斯是苏联犹太剧院最著名的演员,斯大林奖金的获得者。他极富表演才华,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演绝了。米霍埃尔斯天真善良,像个大孩子。他不仅在犹太人中间,在苏联各民族中间都享有崇高的威望。米霍埃尔斯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费费尔和马尔基什都是诗人,可我不仅没读过他们一行诗,连他们的名字都是读档案时才见到的。费费尔和马尔基什是一对冤家对头,什么都谈不拢,互相看不起对方的诗作。费费尔1942年便担任安全部的秘密情报员,代号为佐林。他自恃有后台,除米霍埃尔斯外,别的委员全不放在眼里。他被任命为副主席,以便监视非党演员米霍埃尔斯。委员会里所发生的事,委员们的言行,不管好的坏的,他都向安全部报告。波林娜热姆丘任娜不仅是政府要员莫洛托夫的妻子,本人也非等闲之辈。她当过渔业人民委员、轻工业部纺织与日用品总局局长,战前还是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她在委员会里级别最高。委员会名义上属苏联情报局领导,实际上听命于安全部。情报局副局长是老布尔什维克洛佐夫斯基,担任过红色工会国际总书记和苏联外jiāo部副部长。他虽然并不管事,但名义上是委员会的领导,后来也和其他委员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