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3/4页)  CEO思考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暂停10分钟,想想别的事情。如果你为了不切实际的最终期限(这很可能是一开始计划不周的后果)而"硬挤出" 一些创意的话,那你就不要指望它们会多么出色了。要想成为领导者,你必须逐渐熟悉这个阶段。

    顿悟阶段

    这是灵感闪现的时刻-也就是常与创造联系在一起的"啊哈"的恍然大悟的瞬间。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阶段。在我与受采访的这些领导者的谈话中,在上一章他们的故事中,灵感闪现的时刻处处可见。但假如由灵感来决定一切的话,那我们就太无助了,因为通常来说,我们不过是旁观者,或者说是潜意识的自动受益人而已。不过,富有创造力的领导者知道,尽管顿悟看似凭空产生的,但事实上,它正是此前冥思苦想、忍受挫折和悉心孵化的成果。通常,当我们感觉放松,或者是在做某件无关的事情时,顿悟才会出现。新的创意-或者说是直觉,或者说是顿悟,或者随便你把它说成什么-很可能由毫不相关的事件所触发。下面这个典型的例子会说明这一阶段的某些特点。

    有一位高级信息系统经理路过lún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时,"南美大草原"这个词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这个词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清晰的影像,它的意义也在扩展-而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他想起自己12 岁那年,曾经和父亲一起参观了一艘最早的核动力艇。在下甲板上,导游打开了一个舱口,透过一面树脂玻璃门,俯视下面的轮机舱,他们看到了神秘莫测、轰隆作响的引擎。24年后的那一天,这艘"南美大草原号"再次敲开了他的记忆之门,他突然意识到:为了取得进步,他不必彻底地了解自我。"南美大草原号的船长并不完全清楚轮船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但是他照样能够在雾气浓重的黑夜里,在神秘未知的水域上指挥航行。"这就是整个故事的给我启示的主旨。

    很多顿悟都是这样出现的:它与一个已知的问题无关,或者至少是与一个能够很容易说清楚的问题无关,尽管我们所得到的解决方案显然是有益的。顿悟是极其个人化的,即使把这种经验告诉他人,也几乎毫无意义。顿悟的意义还在于随之而来的强烈的感觉、清晰的视觉形象、忆起前尘往事的惊喜以及对生活中某个迫切问题的揭示。顿悟的速度之快并不亚于我们在上一章中谈到的第一印象的神秘过程,而它所牵涉到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很可能是极其细微模糊的,以至于我们的意识根本无法理解 -上面的故事里,从博物馆到"南美大草原"这个单词的联想可能就是这样。正是所有这些记忆的综合,而非割裂的片断,才激发了顿悟的感觉,使一切豁然开朗。所以,就神秘的"人际化学反应"过程而言,我们的意识可能并不清楚-比方说,我们可能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无缘无故地喜欢一个人而讨厌另一个人。

    有时候,顿悟是一个影像,而不是一个或几个词。爱因斯坦躺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眯缝起双眼看着天上的太阳,想象着自己就是一束来自太阳的光-就在这时,他突然领悟了光的本质。不过,在顿悟之前,他经历了多年的准备、挫折和孵化的考验。

    脑力风暴、横向思维和协力创新等技巧,都与这个阶段紧密相关。尽管这些技巧可能会激发创意,但是它们并不会真的带来创新 -创新要取决于前期基础工作的深度,其中包括整个挫折阶段以及重要的孵化阶段。它们是技巧,而不是答案;答案存在于内部,尽管看起来它们往往是来自于外部(这是我们的左右脑各行其是的结果,而右脑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运作)-正因如此,我们常常说"一个想法跳进我的脑袋"。所以,关键不在于技巧(尽管有些很好的技巧在某些阶段非常有效),而在于思维的开放状态,在于对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重视。自信更是重中之重。那些所谓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之所以富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