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了,7月1日上证综指一举冲破了3000点,月底又冲破了3500点。楼市也回暖了。现在看来,楼市回暖已经不是地产商找几个“托儿”往上拉的问题了。以上海为例,我们的研究人员到上海的公证处做调研,发现这几个月公证处变得特别忙。从2009年上半年的汽车销售量来看,车市也在回暖。这不能简单地归功于“汽车下乡”,事实上,城市里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这些数据加在一起,是不是给各位读者一个印象-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了?
背景提示
2009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GDP相关数据,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 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与统计局数据相对应的是,自2008年11月6日国务院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中国股市便逐渐走出反转行情。2009年7月上证综指已经突破3500点。另一方面,全国汽车、地产等行业纷纷呈现小阳春行情。那么,这一小阳春行情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反弹、全面回暖了呢?在这些行业回暖现象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如图1-1所示,我们对比一下从1979年到2009年我国的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曲线图,就会发现在2008年第三季度之前,二者的走势是差不多的。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GDP的增长需要用电,比如,我们看电视要用电,工厂生产产品也要用电。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很多研究都是通过发电量的增长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因为GDP增长率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这不是说统计局计算得对不对,而是因为这个国家太大,我们的统计方法不可能普及到每一个村、每一个镇,而且数据是从下往上报的,误差就在所难免。
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其他国家也一样,GDP的统计是非常麻烦的事,因为太复杂。比如说,保姆的工资算不算GDP呢?该怎么统计呢?再比如,农民自己吃的猪跟卖的猪是不一样的,自己吃掉的猪不算GDP,卖出去的猪才算GDP,可是农民养了10头猪,搞不清楚是要留着自己吃还是要卖,那就不知道该不该算GDP,还有上厕所,大便不算GDP吧?可是如果把它拿来当肥料呢?又算GDP了,很难说清楚。GDP非常难计算。
举个例子,美国够牛了吧?美国的统计技术够先进了吧?去年,也就是2008年第四季度,当时我估算美国的GDP下跌6%,美国的很多经济学家跟我的预估结果一样,都是下跌6%,这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对于美国GDP的预估方法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差不多。我在2008年10月提到这个数据,到2009年1月底,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是GDP下跌3.8%。几乎相差一倍。当我看到美国政府公布的这个数据时,我觉得不可能,我想肯定是美国政府错了。到了2009年2月底又公布一次数据,美国政府说对不起,搞错了,GDP应该是下跌6.2%。到了3月底4月初,又重新修正一次,下跌6.3%,和我在2008年10月预估的结果差不多。从3.8%到6.3%,连美国的统计数据都有接近一倍的误差,原因就是我刚刚说的问题猪ròu的问题、大便的问题等等。
图1-1 我国1979~2009年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对比
请参阅图1-1,从1979年到2008年第三季度,我们的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走势是差不多的。问题来了,如图1-1中的圆部分所示,2008年第四季度,发电量暴跌22%,2009年上半年发电量增长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