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个人倒酱油,第19个人把火开到600°C,第20个人炒3下。如果不好吃,就调整某几条规则;还不好吃,再重新调整。经过无数次调整之后,假设第1001次的系统能够炒出跟大厨师炒的一样好吃的菜,在这个系统的要求下,葱花的规则必须是1.1厘米,ròu丝的规则必须是1.3厘米,酱油的规则必须是2勺老抽……以后就按照这个系统炒菜,每一个人都按照每-个规则的要求严格执行,千万不能创新。这就叫做系统工程的建立。一旦建立起了系统工程,你就不需要大厨师这个人才了,而需要20个尊重规则的螺丝钉,这就可以保证一次炒出来的菜口味都跟大厨师炒的一模一样。这个系统工程就是韩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精心建立的,因此他们才能孕育出伟大的三星。
而我们和日韩等国不同,我们不但不尊重规则,而且还以破坏规则为荣。例如你作为一名企业家到某地考察,当地领导为了表示重视,经常会以警车开道,一路闯红灯。这似乎是领导对你的重视,但你可知道,从领导到你都在破坏规则?而你本人还得意洋洋,回家后还跟老婆吹牛,说:“你看,你嫁对人了吧!”我们也不是完全不讲规则,我们也讲规则,我们讲“潜规则”。这种喜欢破坏规则,又喜欢讲“潜规则”的民族是很难建立起一套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工程的,而缺乏系统工程这个基础的产业转型是很难成功的。
你可能会说我太绝对了,我们还是有高科技和资本密集的公司,比如华为和富士康。那么我清楚地告诉各位读者,华为不但有系统工程,还有“6+1”产业链的整合。华为的这套系统是IBM帮助建立起来的,当然收费很高,好几个亿。
本章向各位读者介绍的系统工程观念就是高科技行业的基础,只要是优秀的高科技公司,就一定要具备这个系统。如果产业转型由于系统工程的缺失而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那么我们企业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不管是高科技、资本密集还是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6+1”的产业链整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三章
拉动中国经济的“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
本章亮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就是由纯制造转型成为产业链高效整合的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我以西班牙的飒拉(ZARA)和瑞典的H&.M为例说明如何进行产业链高效整合。ZARA和H&M成功的原因跟我们前面几个章节讲的不同,它们不强调普拉达和安娜苏的品牌定位三角形的行业本质理念,而是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大幅降低价格并提高外观时尚度,从而提高xìng价比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些企业仍能逆市发展,扩大规模。
它们净利润增长13%,销售状况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任何影响。为什么?
快速时尚品牌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
它们做的就是把整个“6+1”的产业链高度压缩整合,变成12天。
产业链高效整合,如何做到“高效”?
它们做了什么?它们挖了200公里地下隧道,用高压空气传输。
一、低端制造业真的没有出路吗:
晋江23万个网点背后的新思维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谈到了xìng价比1和xìng价比2,很多消费品必须通过广告打出产品的行业本质精神,从而提高xìng价比2,以寻求在萧条期突围而出。是我注意到最近几年有一家从来不做广告的服装品牌ZARA异军突起,不但打败了美国的盖普(GAP)、日本的优衣库(Uniqlo)和香港的思捷(Esprit),而且在经济萧条时竟然越做越好。它是怎么成功的呢?不做广告就没法打出服装的行业本质精神,但是它通过产业链的高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