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4/4页)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教育设施、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医院等。在极北地区除了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大河和其他许多河流可提供内陆jiāo通之便外,北冰洋航线和苏维埃极北航线构成了这一地区的主要jiāo通线。

    北冰洋航线是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四年由维利基茨基开辟的。他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阿尔汉格尔斯克,由东向西驶过了北冰洋。一九三二年“西伯利亚科夫”号破冰船(一千三百八十三吨)由西向东横渡了北冰洋。一九三三年设立北冰洋航线总局。以后,进入了实用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一九三五年,航线总局的人员达三万人,一年约有一百艘船只航行,运输了约二十万吨货物。

    一九三六年中有一百六十艘船开往北冰洋,有十四艘船成功地横渡T北冰洋,从海上运输了约二十七万吨货物。在这一年内还有两艘驱逐舰调往远东。

    一九四二年,包括两艘驱逐舰在内的三艘舰艇,由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调往摩尔曼斯克。

    一九五六年,巡洋舰二艘、驱逐舰十三艘、潜水艇十二艘、护卫舰十二艘,辅助船只数艘,共计四十艘舰船经山北冰洋驶往远东。

    一九六二年,苏联“列宁共青团”号核潜艇在北极点的冰面之下进行潜航取得成功。

    北冰洋航线即使在科学技术和通信联络都很发达的今天,也仍然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是自然条件造成的。苏联正利用为数众多的无线电通信基地、气象观测站(一百五十个)和直升机的侦察加强援助。北冰洋航线上虽然设有机场一百五十处、灯塔数十座(雾信号、无线电信标、雷达、水下侦听装置)、航标数百个,但在港湾设备(特别是维修)、油料补给、船员的生活保障上(食品、医疗、娱乐等)仍有很多问题。极北地区居民的物资保障(也包括军用)是采取如下方式实施的,特别是在远东地区,需要很多商船保障补给。

    1. 远东地区(科累马河以东)

    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中心进行补给。在冬季,一部分物资是从马加丹通过陆路运往东西伯利亚海以东地区的。

    2. 雅库特自治共和国拉普帖夫海沿岸地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