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山岳地带(海拔超过二、三千米,有的达到四千米),天候、气象、地形复杂,因而形成了天然要塞。一八九二年福岛少校穿越西伯利亚时曾经到过这里,他的记录中也记载着上述特征。

    从军事事看,外蒙古的政略和战略价值极大,说它是亚洲大陆的“心脏”并不过分。它所具备的地理条件,不仅给中苏关系,而且给整个亚洲形势以很大影响。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北的地位受到重视后,俄国(苏联)对外蒙古的关心也越来越大。以下事件就足以清楚地证明,苏联推行的是一条置外蒙古于自己势力之下的政策。

    1.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缔结苏蒙军事互助协定。

    2.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二日,重新缔结为期十年的苏蒙两国相互援助条约。根据该条约改建和新建了后贝加尔与外蒙古之间的铁路和公路。

    3. 一九三七年,苏联步兵第三十六师进驻外蒙古首都。

    4. 一九三八年九月,苏联特别步兵第五十七军司令部移驻乌兰巴托。

    5. 一九三九年五月,bào发诺门坎事件。苏蒙军在外蒙东部边境地带重创日军。

    6. 一九四五年八月,外蒙古作为苏联进攻东北的基地发挥了很大作用。

    外蒙古和贝加尔湖、阿尔泰山脉一起,不仅可以掩护赤塔、新西伯利亚的工业地区,而且还可以掩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侧翼;在实施积极的进攻作战时,又是苏军重要的作战出发地域。由于外蒙古地处包围东北的外线,从这里能直取北京、天津等重要地区,所以至今它的价值未变。特别是随着军队现代化和核武器的发展,在外蒙古境内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能威胁中国内地、朝鲜半岛和日本,所以外蒙古的政略和战略价值就更大。从中国方面看,外蒙古的向背意味着对中国的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而苏联把中国的势力排挤出外蒙古,进而于一九六六年一月与外蒙古签订了《苏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派苏军半永久xìng地驻扎在外蒙古,完全控制了外蒙古,这也不外乎是为了要防范中国。我们在讨论中苏问题时,不能把外蒙古的动向和驻守在该国内的苏军(含导弹)动向置之度外。

    外蒙古在中苏战争时将成为苏军的重要的进攻出发地域。

    四、新疆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新疆位于连接亚洲大陆、中东、苏联欧洲地区的中部。它南起险峻的帕米尔高原,北至阿尔泰山脉,南北长约二千九百公里,与苏联的中亚接壤。昔日成吉思汗席卷中亚、欧洲的时候,新疆曾是蒙古军的作战出发基地。后来蒙古的残存势力在中亚留了下来,宗教和人种被同化。这里国境不明,游牧民族东西移动,经常发生纠纷。

    与新疆相对的中亚地区(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有三条铁路和很多的空中航线同苏联欧洲地区联系,而新疆只有一条铁路、几条空中航线和公路同中国内地联系。对比之下,不仅悬殊很大,而且在自给自足方面新疆也相差很远。

    中国在统治边疆的问题上,感到困难的是jiāo通、通信和补给。尤其是新疆、西藏的地位和地形,对中国内地来讲是个难题。从中国内地进入新疆的要冲是黄河河畔的兰州。黄河为南北两侧的山脉所夹,形成了峡谷。在河幅狭窄的地方架设了铁桥(长五百米),桥梁至下游的码头停泊很多船只、木筏,用这些运送大小货物和过往行人。兰州至包头之间有很多商船航行。黄河冬季结冰,依靠黄河的贸易每年在四月至十月间(约七个月)进行,七至八月间河水上涨。

    兰州和乌鲁木齐之间有三个十八站之称。据说徒步或骑马旅行,有如下三个十八天的行程。

    第一行程:兰州-嘉峪关(长城西端)。

    第二行程:嘉峪关-哈密(天山山脉东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