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第3/4页)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次,中国军队似乎受到了相当损失。在一九五○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根据苏联的要求向北朝鲜派遣了大批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战果。历史上,中国举国一致参加的战争仅仅是八年抗日战争。中苏间过去所发生的冲突和战争苏联为占领中东铁路而进驻北满,一九六九年的达曼斯基岛(珍宝岛)冲突,无一不是局部战争。

    目前中国拥有四百三十二万兵力,这个数目在世界上居首位。中国军队传统上具有下列特点:

    1. 由于原来是农民起义部队,使用的语言(方言)和风俗、习惯、传统等因地而异,所以具有明显的地区xìng。中国军队防御能力强,机动xìng差,攻势能力弱。

    2. 军队本身带有解决就业xìng质,和地方、社会有密切联系,因此削减兵力困难。

    3. 不易实现现代化,命中注定要以数量弥补质量。即使想实现现代化,也因经费不足而受到限制,不得不停留在某些范围内。

    4. 由于是从近一千万的适龄青年中选拔出来的,所以兵员素质好。高级干部政治色彩强,高级指挥员的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不一定高,一般都不大熟悉技术。

    对弱小国家且作别论,对现代化的先进国家(苏联)的军队,一般而论,中国是不大可能积极主动地挑起战争的。中国所担心的是苏联挑起战争,中国在它的军队实现现代化之前是不愿中苏战争bào发的。

    (一)中国的政策

    中国不欢迎中苏战争和中国防备这场战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即使不久的将来中苏战争很少可能发生,作为中国也应该明确应取的政略和战略,做到预有准备。当然,战争规模不同,应采取的对策也不会相同。但是,只要战争一bào发,中国就必然会大张旗鼓地谴责苏联的侵略,接受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坚持顽强的抵抗,并努力给苏军以沉重打击。

    未来中苏战争的规模可能有下面几种:

    1. 局部战争。

    2. 使用常规武器的全面战争。

    3. 受其他方向形势影响而发生的战争。

    欧洲“北约”方向的战争。

    其他方向的冲突或战争。

    4. 使用核武器的战争。

    中国一向主张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如果它预测中苏战争的bào发势不可免或这场战争将发展成为全面战争,它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因为装备劣势的中国可以用核武器打击苏军及西伯利亚地区的要地,消耗苏联的国力及苏军的作战能力。如果使用核武器,乌兰巴托、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成)、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亦塔、伊尔库茨克、阿拉木图、塞米巴拉金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将成为打击目标。

    中苏进入全面战争时,虽使人担心中国内部是否会出现分裂和冲突,但是已经有过支那事变的先例 [ 译者注:指我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 ,中国民众会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纵然新疆、内蒙古、东北各地被苏军占领,战斗仍然会继续下去,被占领地区也将会开展游击战。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即便苏军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对日作战时那样进展顺利,居住在这个地区的近一亿中国民众(一九四五年时为四千万人左右,他们站在第三者立场对战争采取了旁观的态度)也绝不可能采取当时那种袖手旁观的态度。

    与苏联缔有盟约的印度、越南和北朝鲜,可能从南部和东部配合苏军进攻。即便如此,受边境地带地形(山脉和河流)的影响,其地面作战难以指望收到大的战果,至于政治效果,那是另一回事。

    总之,在苏军的进攻下,事态即使严重到失去新疆、内蒙古、东北而不得不迁都南京等地,中国也仍然会一面坚持抗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