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争取世界的同情和支援,并拉日本和韩国参加对苏作战。
这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行动和北朝鲜的动向。它们做何动作,将对中国以及日本、韩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某种形势下,中苏战争的战火甚至有可能烧至朝鲜半岛。
(二)中国的战略
如前所述,中国现在奉行的总方针是:在现在进行的现代化实现之前,尽可能制止中苏战争bào发。为此,中国有必要破坏苏联的包围中国政策,而构成包围苏联的态势。中国越是分析中苏战争bào发的后果,越痛感到这样做的必要xìng。不久前中国之所以接近日本和美国,其原因也正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到,中国早就是从全球角度来考虑国家安全问题的。今后中国会进一步从这个角度加强自己的国防。勿庸赘言,中国的主要假想敌国是苏联。
1. 国防态势和军队的现代化
为了从máo zé dōng文化革命时代造成的混乱和倒退中恢复过来,中国在长期经济设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政策。但是,一九七九年六七月间却不得不进行修改。最初的计划如下表。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一年三年为调整时期,四个现代化也改为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进行。
2. 战备措施和国防
中苏战争一旦bào发,两国投入的地面兵力将相差不多,而核力量和空军、防空军、海军的兵力及武器装备、机动力将相差悬殊。这意味着中国必须认真研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充分地做好对苏作战准备。中国极有可能受到苏联的突然袭击,从战争初期起制空权就将落入苏联手中。中国即使采取各种措施,也难免不受到重大损失。
区分 1977年 1985年
粮食产量 2.8亿吨 4亿吨
钢产量 2,600万吨 6,000万吨
煤 5亿吨 (20亿吨)
石油 9,000万吨 (9亿吨)
人口 约8.5亿人 (11.6亿人)
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约350美元 (770-850美元)
对此,中国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制定妥善的作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