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2/4页)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成为后继者。总书记是政治局、书记处内各派力量较量的产物。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如下:

    政治局委员

    勃列日涅夫(一九○六年生)

    基里连科(一九○六年生)

    柯西金(一九○四年生)

    契尔年科(一九一一年生)

    苏斯洛夫(一九○二年生)

    佩尔谢(一八九九年生)

    乌斯季诺夫(一九○八年生)

    安德罗波夫(一九一四年生)

    葛罗米柯(一九○九年生)

    谢尔比茨基(一九一八年生)

    库纳耶夫(一九一二年生)

    罗曼诺夫(一九二三年生)

    格里申(一九一四年生)

    另外还有九名候补委员。

    书记处书记

    勃列日涅夫(一九○六年生)

    鲁萨科夫(一九○九年生)

    苏斯洛夫(一九○二年生)

    齐米亚宁(一九一四年生)

    基里连科(一九○六年生)

    卡皮托诺夫(一九一五年生)

    契尔年科(一九一一年生)

    多尔基赫(一九二四年生)

    波诺马廖夫(一九○五年生)

    戈尔巴乔夫(一九三一年生)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位十五年了。领导集团内的其他成员也都已在位多年。乌斯季诺夫接替死去的格列奇科担任国防部长已有三年。他长期主管国防工业,享有元帅称号。军队最高统帅部人员的任免事项、宣战、下达动员令和戒严令等等,这些都是最高苏联埃主席团的权限,现在由勃列日涅夫一手控制。

    正如赫鲁晓夫时代就已证明了的,军方的力量是强大的,总书记和军方的关系是密切的。职业军人中虽没有一人进入政治局和书记处,但军方的意见却必须在政策决定上得到反映。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是在军方的强大压力下由勃列日涅夫决定的。苏联是否决心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军方的意向。

    勃列日涅夫现在已经年迈,估计他不大可能去冒巨大风险。但是如果总书记易人,出现一个野心勃勃的领导集团,估计形势可能发生变化。

    这里顺便提及一下相当我国国会和内阁的最高苏维埃和部长会议。最高苏维埃由联盟院(七百六十七名)和民族院(七百五十名)组成,两院代表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两次例会。部长会议由一名主席、一名第一副主席、九名副主席等共九十五人(包括十五名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组成,现任主席为柯西金。

    二、中国领导集团

    (中译本从略)

    第五节 中苏战争的可能xìng

    本书前面已论及中苏战争是否会bào发以及如果bào发将从何种态势打起等问题,现在已到得出结论的阶段。关于中苏两国的国内情况和未来战争的样式,由于仍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所以这里不陈述笔者之管见,而留待读者自己去判断和研究。笔者希望读者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从良好的愿望出发,避免抽象的议论和夸夸其谈,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不断进行探索,并取得成效。本书之所以从历史和地志论起,也正是为了防止陷入空论。

    笔者还希望读者认识到下列事实:战后三十余年来社会党一直主张日本“不重新武装和恪守中立”,共产党一直高叫“解散自卫队和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社会党和公明党面对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依然坚持旧观点,这一切都将贻误国家前途,蛊惑无数纯真的青少年。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通过伊朗革命、苏军进驻阿富汗、越南称霸老挝和柬埔寨等事实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