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 章(第1/4页)  易经系传别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不得了。所以今天所谓的民主自由,是不是对人民有利益,这一个制度是不是对,到现在还很难下定论。历史进人这个阶段,到处都在叫自由、民主,这个名词叫得声音很大,浪头也高得很,将来是不是走得通,会不会毛病更大,还作不了结论。

    所以《易经》、老庄被人用得偏的时候,就是法治的思想;用得宽大的时候,就是儒家的仁治思想。教育的原理也是这样。我经常说,我是主张用体罚的。体罚有什么不对?差不多该用的时候就用。有一次亚厉山大间他的老师亚里斯多德说:当皇帝真正的办法在哪里?这个大哲学家就告诉他说:你不是看到前面田里的麦子长得很好吗?你看那儿棵长得特别高的,把它砍平就好啦!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一片田地,稻子麦子都长得一般高,有几棵很特别突出的,长得特别高,那很讨厌,把那几棵砍掉就平啦。这个道理很对,不过亚里斯多德嘴巴里讲出来的,没有我们东方的说法高明。

    孔子这四句话的道理说得.更清楚。换句话说,这句话就是群众心理学,用人之道也是这样。小人不耻就不仁,不畏就不义,不见利就驱策不动,不惩就不诫,所以!说有时候是“小惩而大诫”。譬如教育,有时候打两下手心,罚个站,打几’下没有什么了不起。“小惩而大诫”,受一点小小的惩罚,他一辈子都记得为去做好人。所以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时候,碰到一点倒楣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经》,反而应该是好运气。假设一个人永远在好运中,这个人就完了,他永远没有大的出息。所以小小地惩罚他,便不会做大的坏事,这反而是小人的福气。一个人没有倒过楣,便永远没有出息。

    一个领导人,像有些帝王,把自己最心爱的大臣一下子革去,不让他干了,或者把宰相一下子派去当县长,或者乡镇长,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高明的帝王,希望这部下将来能有更大的担待。这就是“小惩而大诫,小人之福也”的道理。

    孔子怎么悟到了这个道理呢?断了脚趾学个乖,是孔夫子的因果观。他看到了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这个爻辞是“履校、灭趾、无咎”,孔子说“此之谓也”,这一爻就是这个道理。

    “履校”就是我们台湾过去穿的木拖板。我们中国古人不穿鞋一子,是穿木屐的。木屐外面加个边就叫“履校”,“灭趾”是穿着木屐走路,脚歪了一下,把脚指头碰伤、碰断的意思。卜到这一卦,为去做生意会倒楣,会赔本。不过没有关系,伤一个小脚指头而已。虽然有些不顺,但还是小灾。噬嗑卦一路都是凶卦。初九爻是无咎,没有毛病,但人已经伤了,脚指头也断了,怎么还说是无咎呢?无咎不算是很坏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由此,孔子悟到了人生的道理,虽然指头伤啦,这是小伤呀!不然这个人走路永远不注意,不小心。如果跌倒,或者中风了,变成半身不遂,那麻烦就大啦,就更糟啦!所以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孔子解释这一卦初九爻的爻辞,所引伸出来的人生哲理。

    因果报应

    说到这里我们要chā一句话。很多人以为因果报应是佛家的话,其实中国文化从我们老祖宗开始,第一就是讲因果报应。早晨吃饭我们还谈到,每一个朝代怎么开始便怎么结束!清朝孤儿寡fù带四万人人关,统治了四万万人的中国,最后结束的时候,也是孤儿寡fù挟一个小包袱回去了。朱元璋是当和尚的,结果当了皇帝,最后明朝结束了,连个女儿也出家当尼姑。当他去世以后,孙子也被逼着去当了和尚,可见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孙还为当和尚尼姑去还。天地间的事,怎么来就怎么去。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定律。赵匡胤撒这个皇帝嘛,不算坏,很纯厚,冥冥中也给他留了一个后代。传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赵匡胤的子孙,这也是因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