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 装甲军 第167 、389 、320 步兵师,第6 装甲师
第4 装甲集团军1943 年10 月4 日
第59 军 第8 装甲师,第291 、217 、339 、183 步兵师,第2 装甲师一部
第7 军 第88、75 步兵师,第213 警卫师,第68 步兵师
第13 军 第208 、340 、82、327 步兵师
第42 军 第454 警卫师
直属 第7 装甲师,第332 步兵师
第1 装甲集团军1943 年10 月4 日
第57 装甲军 第23、9 装甲师,第306 步兵师,党卫军骑兵师,“大日耳曼”师,第62 步兵师一部
第30 军 第15、387 、46、257 步兵师
第40 装甲军 第16 装甲步兵师
第52 军 第293、161、355、328、38 步兵师,第62 步兵师一部
第17 军 第304 、125 、123 、294 、333 、335 步兵师
二、第聂伯河下游战役与科涅夫的攻势
1943 年10—11 月,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A 集团军群第6 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第2 集团军右翼当面,展开约220 万红军,1800 辆坦克自行火pào。由北向南分别为: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德军的应对兵力,10 月初约85 个师(其中南方集团军群62 个师),总兵力127 万人,装备坦克强击火pào约1500 辆。
斯大林于1943 年10 月20 日下令,将上述方面军改名为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 方面军。改名的用意非常明显:以“乌克兰”命名的红军战略重兵集团,将终结德军对乌克兰的占领。
双方的战线大致可以分成北南两段:
北段,即基辅及南北两侧,部署有瓦图京的苏沃罗涅日方面军。为了统一基辅方向红军的指挥,斯大林于10 月5 日决定,将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左翼第13、60 集团军连同占领区域(基辅以北),全部jiāo给瓦图京。罗科索夫斯基因此与基辅之战彻底无缘,自然大为不爽,事先把2 个集团军的加强火器都撤了出去。
由于部署调整,瓦图京对峙的德军增加为:第2 集团军侧翼2 个军、第4 装甲集团军,第8 集团军一部;
南段,从卡涅夫以南,一直延伸到扎波罗热,然后转向莫洛奇纳亚河和梅利托波尔。此段战线10 月初形势为:苏草原、西南、南方方面军,总计155 万兵力,24437 门火pào迫击pào,1160 辆坦克自行火pào,作战飞机2000 架。对峙德第8 集团军一部、第1 装甲集团军、第6 集团军,总计40 个师(8 个机械化师),77 万人,约800 辆坦克强击火pào。
扎波罗热是南段战线的中枢之一。这里邻近南方集团军群与A 集团军群的结合部,也是第聂伯河中游防线的终端,同时又是留在左岸的一个桥头堡。扎波罗热的西面,为克里沃伊罗格—尼科波尔的丰富铁锰产区。失去这个桥头堡,等于向俄国人敞开了通向矿区的大门!希特勒因此要求坚守扎波罗热。曼施坦因却以兵力不足为借口,主张放弃。
希特勒也深知曼施坦因这种人只知道伸手要坦克大pào,却不关心坦克大pào是靠什么生产的,于是又提出了一条战术理由:坚守扎波罗热,可以帮助南面梅利托波尔方向的德第6 集团军,而该集团军又掩护着克里木半岛的入口。苏联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