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3/4页)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料和希特勒的观点一致,认为扎波罗热是向A 集团军群提供补给的重要通道。因为经过该城有连接梅利托波尔直到克里木的唯一铁路。希特勒曾要求扩大这个登陆场,可能也是为了阻止红军以火pào威胁运输。

    面对战术理由,曼施坦因一时也无话可说,虽然骨子里还是不服(在他看来,克里木什么的也可以放弃),只好照办。

    1、扎波罗热之战

    扎波罗热桥头堡宽40 公里,纵深20 公里。德国人很早就在这里修建工事,筑有内外两层环形防线。其外围前沿有一道梯形截面的反坦克壕,深3.5 米,宽5—6 米,有些地段甚至深达5 —6 米,并灌有1 米深的水。在苏联坦克可能冲击的方向,布有jiāo错排列的4 排地雷。

    防御工事本身也相当坚固。人员掩体的顶部,可以承受中等口径火pào或者小型zhà弹的打击,火器掩体可以保证火pào沿着壕沿实施斜shè。

    从战术常识出发,狭窄的桥头堡内通常只保留必要的战斗部队。扎波罗热守卫部队的员额也不大,只有约35000 人,主要隶属第1 装甲集团军第17 军。包括6 个步兵师(第123 、125 、294 、333 、304 、335)。一线各师负责10—12 公里正面。

    有意思的是,这些兵团中战斗力较强的几个,都是从各战线凑来的。如第一线3 个师25000 人。其第125 步兵师刚从塔曼撤回来,兵员7000 人;第304 步兵师原隶属第6 集团军,来自利西昌斯克,兵员残存50%;第123 步兵师甚至来自遥远北线的第16 集团军!

    守军的机动兵团,只有第16 装甲步兵师。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抱怨说,因为希特勒坚守扎波罗热,导致他的第40 装甲军2 个装甲师、1 个装甲步兵师和1 个骑兵师被牵制,无法毁灭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克和克列缅丘格之间的苏军桥头堡——虽然按照他此前的说法,这个桥头堡充其量只是“不起大作用”的红军“偷渡点”之一。

    但这根本是胡扯:根据德军10 月5 日序列,第40 装甲军所属只有这个第16 装甲步兵师而已。读者可能还记得,该师在米乌斯河打了几天,步兵就只剩550 人,坦克一度只有十几辆可用。此后的损失也相当不轻,据其师长的说法,相当于被全歼了2—3 次。这么残破的1 个装甲步兵师被牵制住(其实也只牵制到10 月9 日而已),似乎并不值得曼施坦因如此伤心。

    那么第1 装甲集团军的坦克主力何在?根据德军战斗序列,以及《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一书附录地图《米舒林罗格—博罗达耶夫卡战斗1943 年9 月30 日—10 月17 日》均证实:集团军装甲主力,包括第23、9 装甲师,“大日耳曼”师,9 月底10 月初就已经被用于对付克列缅丘格东南的红军登陆场了!

    也就是说,真正牵制住第1 装甲集团军坦克主力——3 个机械化师的,并不是希特勒要求坚守的扎波罗热,而是远在扎波罗热北面的一个“偷渡点”!

    几个从其他战线凑来的步兵师,和一个残破的装甲步兵师,这就是曼施坦因守卫扎波罗热的“决心”。希特勒大概也看透了他不愿坚守此地的心思,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特种战车”。9 月19 日后,第653 坦克歼击营所有可动的“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14 辆,都被派往扎波罗热;9 月17—20 日,新建的第506 重型坦克营,也带着45 辆全新的“虎”式坦克(多数为中期生产型)抵达此地。另外,还部署了第210、236 强击火pào营。

    这样拼凑一番后,扎波罗热虽然没有一个像样的装甲兵团,却汇集了200 多辆战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